查看完整版本: 貓疲 -【幻之盛唐】《連載中》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25 PM

第七十四章

拉幫結派,串連權衡利益,重新爲己定位,有一陣好忙的了。衆生百態卻象一場大表演,讓我冷眼瞧著也有趣。

雖然歷史明顯發生了變化,沒有在歷史中的靈武,而是在平涼。但大致的進程似乎沒有改變什麼。

裴冕的到來,也是一種姿態,玄宗老皇帝經略國家多年,雖然近年來朝政日益敗壞,但在西北威信尤在,這新君雖立,並沒有大肆委派親信或是封賞要職,也僅僅按照情勢所需,任命些太守、防禦使之類緊要地方的外官,還沒有得到老皇帝的首肯前,朝中最高的任職,也不過這位新晉的中書侍郎裴大人。

而按照前例約定,凡二品以上官員及禁軍大將的任免皆需報與太上的准許,因此這一正兩輔的三相去了以後,於新朝廷中勢必成爲一種微妙的存在。




老皇帝,最後一道上諭的《斬獲詔》,更是一石激起千叢浪,所謂的“士庶官民。。。有司職。。。棄走者自罪,次職自補遞之。。。。投賊者次下殺復遞之。。。”竟是鼓勵軍民自發守土建功,殺僞官降官,投復朝廷獲功。


嚴詞激烈,卻有另一番因由,聽說是那侍郎房琯,前日馳入謁見,伏地泣奏道:“京城已被陷沒了。”老皇帝長嘆數聲,問陷沒後情形。

琯對道:“自陛下出都,京內無主,非常擾亂,臣與崔光遠邊令誠等,日夜彈壓,秩序少定。過了十日,賊兵入都,臣等赤手空拳,如何對敵?本擬一死報恩,但念陛下入蜀,未知安否,所以奔赴行在,來見陛下一面,死也甘心。”

又問起都城人事道:“如何卿只自來?”琯又道:“崔光遠邊令誠等,聞有通賊消息,餘人亦首鼠兩端,無志遠行。”玄宗道:“張均兄弟,奈何不來?”琯答道:“臣曾邀與俱來,他也心存觀望,不願來此”。

今又有來投者,說是陳希烈以晚節失恩怨上,與張均、張垍等皆降於賊。祿山以希烈、垍爲相,自餘朝士皆授以官的消息。

且要知這張氏兄弟非比常人,俱出名門,號稱宰相世系的望族,父親就是開元九名相的張說,兩兄弟也是老皇帝的寵臣,一門三相極盡顯赫了。還有那原宰相陳希烈,亦爲世系老臣,位居宰輔,竟皆觀望不來,終使得天顏震怒,當場只道連連冷笑數個好字。


當下宣赦,本當還有擬處投敵的陳條,卻被韋見素等力勸而止,言從賊者衆,多非本意,如此無復者亦。

此詔一出,倒對遊擊軍的活動大爲裨益,許多地方賊軍本來就佔據不長,怕是今後不得安定了。

朝散後,計較過利害。我對這些沒有多少營養的唧唧歪歪沒有所少興趣,口中只是應付著。腦子裡正想著下廚,弄上一方核桃薏米花生羹糊的補膳,做晚我新嘗溫柔滋味,有些得意忘形了,恣意所爲一個晚上,當事人好象有點不良於行,給她調養調養。還有既有修習新曲的名目,董蘭庭也要編上兩段應付以下。雖然地球人都知道我在幹什麼。

卻被人喚住,

“這位莫不是便是陛下親許的,行不羈,有大材,連破十七路賊兵,親斬賊悍將熊雷的樑容若樑總制大人”很是大聲,引了不少目光。

我扭頭一看,就有人排衆而出,快步上來,親熱的招呼道

卻是那太子的代表裴冕。只見他一身淺紫袍,頭頂三樑進賢冠,淨面短鬚,有些消瘦,雖相貌平平,但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世家大族生活優裕的從容氣度。顯然剛在老皇帝這裡剛晉了御史中丞,心情大好而眉眼蘊笑。

我和你很熟嗎,這麼賣力的誇讚,心中不解,卻也客氣拱手回禮“原來是裴大使啊”

他似多年故友般,不露痕跡的一把拉住我客氣的說


“同爲陛下之臣,呼我章甫(字)便好”

我心下嘿然,這個陛下,應該是新君把。

口中卻應付的說

“這話怎的說來,裴中丞實在謬讚了”

他欣然道

“容若太謙過了”

手指北方

“這朝廷可是發告天下了”

見我惑然,恍然笑道“這倒是我的不是了”

遂娓娓道來,

卻是平涼朝廷新發了詆抄《駱谷大捷曉諭軍民告》,徹底打破了我低調做人,悶聲發財的打算。

原來這一路行來的幾戰,也算打破了自潼關淪陷以來一敗塗地的頹勢,在這個時候,任何一場勝利——即便是無關大局的一遭遇戰的勝利——都是十分急切和必要的。又是在皇帝陛下御駕親征的英明領導下取得的,特別是駱谷之戰消滅的這點人馬,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相對整個號稱百萬的叛軍,不過十九牛一毛,但卻盡是安氏帳下有來頭的精兵,特別是其中有三千曳落河,是安祿山的多年經營的心血,一戰盡沒。不由使人對叛軍節節勝利,不可抗拒的強橫大勢,產生了懷疑和動搖。

下面官吏臣子本著秉承上意,振奮鼓舞天下軍民士氣的道理,自然是有三分就要說成十分的想法,妙筆生花,把戰績從從殺敵近萬、過萬、數萬,向上節節攀升,直到了中書、門下核議,連那位陛下本人也是覺的太過分,(據說是關中全部叛軍加起來也不夠這一戰殺的)不足信服天下,而取了個折中的殺敵數萬,連破十七路賊兵的說詞,伴隨著敵酋大將熊雷身死,還有事後清點出來的,叛軍因戰績有名有姓的十多員將領。加上幾位文才大家的文筆修辭之下,倒也有榜有眼的,一時也算轟傳海內。

當然在,另一方面,真正有心人自然是不會認爲那位棄都而走的皇帝陛下,會真的去上陣領軍殺敵,於是在皇帝英明神武領導下,太子的親切關懷下,那位橫空出世,來歷成迷的左龍武將軍同正總北軍宿衛事樑容若大人,就成了各方格外關注的目標和焦點。相較同樣抵報中監戰得力的皇太孫廣平王,身先士卒的建寧王兩位殿下,自然也要更引人注目。一時之間大江南北,關內塞外,皆有傳令,速查此人來歷。各色探報眼線頓時沸騰起來。

只是那熊雷及曳落河兵的首級的也被充分利用起來,連同繳獲曳落河的旗幟甲仗傳繳四方,曉諭州縣,鼓舞軍民,穩固人心。大有宣告天下賊兵之最強不過爾爾之意。只是不免有好事者留心到那首級似被燙熟過,不由想到餘下部分的去處,再聯想起捷報背後一些傳聞,不禁平白生出些讓人面色發白想法來,更讓食人將軍和剝皮軍的傳說愈發深入人心。卻是許多人始料未及的。



而那一手文筆精燦的《曉諭軍民告》就是這位裴冕親手草就的。

言談間,倒是恭謙得體,讓人很有些好感,談起“太子殿下,也常掛念大人”又言“每每言及,得教誨良多啊”“建寧殿下,更是嘗不能並肩殺敵,爲撼啊” 又說了些平涼朝廷的人事,言及今後當多得仰仗紜紜。方纔告辭走去。

只是這一番下來,我還沒說上幾句話,卻已招的不少矚目的,嗡嗡議論或曰竊竊私語,顯然已有人揣度起我和太子還有什麼其他的干係。

“樑大人”又有人喚住我。

卻又是那位房倌領了一干人上來,我纔看清,這位相貌清逸,儒雅風流,很有風骨的新貴,表情上倒也沒有多少倨傲,相當客氣說了幾句不著邊際的“圖復關中,尚需仰仗大人了”,一時讓我摸不著頭腦,要說收復關中,應該去找崔圓,他的節度使軍兵精糧足纔是主力。

引見介紹了些人,說是“心懷故國舊願”“願爲助力”的志士紜紜,尾隨而上,也是之類也是一片“聞大人破賊無數” “願附驥左右”之類的讚譽交加。哪怕是和我不熟,也熱切要套個近乎,表達些善意。客氣的奉承和禮敬當中,看面孔卻多是那些新投來的官屬。

。。。。

“其實這也別無他意,那些人只是看好的大人罷了”行軍長史薛景仙手把一盞新茶,笑而提點道。

“這算什麼,多而無益罷”我沒好氣的道。

他自是故不做理會我的面色。悠然自得道

“要知道,大人地位超然,又是最接近皇上的禁將,我握重兵,還有外戚的身份,前途非比尋常令人,不足一月內皇家兩度賜婚,這般恩遇,在旁人眼中,聖眷之隆,無出其右。裴大人又坐實了你與新君、太子相厚的情形,想攀上的自然大有人在,”

看我頗不以爲然,泯了一口又道

“那房學士雖然有些孤高,但也不是沒有眼力見地的人物,大人拔起於道途,以軍功獲上,論他這根底本不及大人,這一去,所阿附的新進一流,多半要轉向大人了。故倒還不如順水結交個人情,將來也不是沒有遙爲援力的機會。那裴中丞大概也是這般心思罷”

我搖了搖頭,這纔想起,私底下我也聽說有人暗中把我也歸列其中,算是武將的一派的傳聞,卻是不以爲然的。

“大人所用不拘,唯以才學本事,不論出身的,可別人眼中未必如此計較,只道是任人隨心,攀附都來不及呢”



我又看了他一眼,應該還有沒說出來的吧,這些人也是要官討個前程什麼的,畢竟投過來的人不少,但不是什麼人都能得老皇帝賞識的,也就崔煥、房倌那幾個人把。從軍入幕也不失爲個出路,崔圓那裡自然是經營地方多年,心腹班底派系的鐵打的一塊,倒是我新領的兩部三軍,有的是機會。不過,我不由冷笑起來,我的治下哪那麼好進的。

倒是薛景仙這傢伙倒是越投入自己的身份呢了,他現在也算我半個幕士半個屬下了,開脫了許多。

自從被我順手逮回來以後,自道必死了,很是頹廢苟殘的一段日子,直到我覺得處理文書很是麻煩,想起還有個待決的進士出身可以廢物利用,這纔有了他一線生機,頗有再世爲人的唏噓。

雖說事後無波,老皇帝也口口聲聲說殺國賊有功無過,也沒有追索的意思,但那死的畢竟是楊太真的姐姐兼老皇帝的情人,這逼死皇姨的心節尤在可不是那麼好消去的。

而且就算陛下信誓旦旦既往不咎,也不代表底下的其他人,就沒有拿這個微不足道的陳倉小縣前縣令的腦袋,邀寵媚上討好陛下的打算。所以能夠被我保存下來委以任,從書辦、記室在短時內爬到眼前這正常仕途苦熬十數年也未必到達的位置,卻是想都未想過的,又見識了我排除異己的手段後,他倒是鐵下心來爲我賣命了。

見到這般表情,薛景仙悄悄嘆了口氣,這位大人表面粗鄙不文騙倒了許多人,卻是極有才學見地的,國策軍略都是今上親許過的,諸如“敵後破襲”“游擊戰”“積小勝爲大利的麻雀戰”,處的久了也會學到些東西。雖然事故人情還淺了些,但心思深沉的很呢,凡想佔他便宜的人,都要倒大黴的。...<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26 PM

第75章 暈車

秋色繽紛,綠野青郊,草色金黃夾雜的蒼翠,剛好沒過官道的路基,長長的車隊蜿蜒了老長,大量遊騎奔走左右,吆喝警戒著,飛快踐踏出草木新鮮的氣息,隨風散播去。

其中一廂錦簾窗花的大車內,傳出小女孩輕輕哼唱的“我是一隻小小鳥。。。怎飛也飛不高奧。。。”,卻有些上氣不接下氣的味道,吃吃的笑聲夾雜銀鈴般的歌聲飄出來,伴隨著左右的輕笑,隨風淡去。不時還有矯健的身影縱馬躍出,手腳麻利的反身抄下摘上些花枝什麼的,遞送到簾內。

大好風景下卻有一個不協調的聲音,呃嗚,這輛大車突然不得不停在路旁,一個人爬出來,靠在欄狂然吐的七葷八素,一隻小手在後面輕輕拍著,禁不住周圍人一片竊笑的背過去。

卻是有人暈車了。

眼見他頭暈目眩面色煞白,有氣無力的發誓以後再也不坐這種東西了。周圍之人,都暗自好笑,卻別過面去,捂嘴聳肩不已。暗想別看這位大人,據說臨陣刀兵臨身也鎮定如山,指揮自若,(那是第一次上戰場,嚇的表情都凝固了,)沒想在車上就會犯暈症,這會卻是軟弱的好笑。



話說回數天前,要說漢中城雖也是個人口近二十萬的上邑大郡,用度不愁,但伴隨不斷彙集又開徵的兵馬,加上北方逃來的流民,還有各種輸送物資的運輸隊伍,作爲老皇帝的行在,就未免擁擠喧鬧了。

因此劍南節度副使崔圓,請上移駕,說是如今各方兵馬齊聚,車水馬龍的,日見喧囂,有違聖安,不宜長居之,陳言蜀土豐稔,宮室器物皆已陳備,請移成都,以便更好敬奉之,獲准。

因此,新任的左行軍長史魏方晉爲導引使,早前先行出發的壽王爲沿途接應,我們再度踏上行程,一路盡在連綿不斷的秦嶺、巴山、岷山之間,峰巒疊嶂,峭壁摩雲,雄奇險峻,壯麗多姿。


翻過了天下絕險的摩天嶺,戰慄千徹的百牢關,曲道回幽的七盤關。。

這一路行來,崇山峻嶺關隘重重,而且多是天然自成,如果強攻非付出極大的代價不可,要攻克這重重關要是難上加難,也難怪老皇帝一意要入蜀避難。

據傳最外圍靠近敵佔區的大散關以北增兵整軍備戰,已經開始接敵了,如果經營得當,這些關隘也是隨時反攻關中河隴的前要陣地。

尤其那劍門關,古今名關,也是李白詩文描述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所在,深峽刀削,僅容身過,真正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

“這劍門有72峰綿延起伏,形如利劍,直 插霄漢,古稱“梁山”、“劍山”,是蜀北屏障,西川咽喉,素有“天下雄關”之稱,古爲兵家爭奪之地,”過關時,那導引使魏方晉如是說。

劍閣以外,早以得到詆報,遠遠的出來迎接的官吏,組織了大量的民夫,準備了大量的車駕攆輿,過了劍閣便多是坦途了,可以換乘上車馬了。


這沿途古蹟甚多,到也不寂寞,三國蜀漢古戰場遺寨,清風、明月峽,龐統祠、富樂山、劍門關、朝天關古棧道、翠雲廊、閬中張飛廟等等,我那個時代著名的勝景。隔千年來看,雖然有些尚未成名,倒也古樸渾然。

反正在大後方的大後方,行程也不匆忙,倒是讓地方爲導遊,領了小丫頭好好的遊覽了一回。玩性大發起,還在據說是諸葛武侯等名人題刻留下了某某到此一遊的塗鴉。

還中途拐去去了號稱武則天的祭廟——利州的皇澤寺,看了後山的尚未成型的千佛崖石刻。

一路下來,沒有受到戰火的影響氣氛,稻浪盈野,炊煙裊裊,草木蔥榮,滿地的金黃夾雜著尚未熟透的青色,盪漾著飽滿和收穫的豐裕心情。風輕雲淡中,俱是一派太平安定富足的景象,前行一路兵荒馬亂顛沛流離的情景,彷彿成了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偶爾遠眺到一角民舍,即使是茅篙篷戶之家也是有花有竹草木點綴其中,顯得相當的寧靜雅緻。

來這世上一直是滿目瘡痍顛沛流離,直到進了蜀地,才稍微感受一些前些年“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的遺風。偶有鄉民遠遠望到,跪倒在田間,久久不敢起來,衣裳雖然粗舊,但還算乾淨整潔,顯然是大多溫順而知足。

卻是感嘆不已的,做了幾首新曲,拿這由頭找謝沅親密的探討了幾回。


到了地勢平坦的地區,沿途地方早備足了用度。一路所過地方也是極盡逢迎,各種土貢特產,連帶我的行裝自然也日益豐厚沉重。

我當初學會騎馬是在考古隊的那會,那段日子以國家援助的名義實爲考察去的地方很多,那些中亞國家有些古蹟偏遠的很,再加上落後和戰亂的破壞,許多地方只能通馬匹,那日子騎馬騎的我兩腿僵痛,腿內側磨破了多少回,兩許好些天學螃蟹跨著大八字走路。才掌握了門道適應過來。好容易,有了舒服一點的交通工具,這些日子來,我也騎乘的膩味了,試試坐馬車的滋味,才找個藉口擠上小丫頭這一部據說四平八穩的大車。

大車地板上襯底柔軟的鹿皮,底下還墊著厚實棉布,倒是很舒服。可以在上面打滾而不怕受傷。裡面還堆了好幾只各式布偶,自從那天以後謝沅便名正言順的搬到小丫頭那兒一起住了。雖說上面大有放任自流的意味,只是爲了讓這個小燈泡不再發亮,妨礙找謝沅好好探討一些音樂還是其他什麼的,或者興致勃勃的時候,跑出個瞪大眼睛做無辜狀的觀衆來,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包括睡前講故事,唱催眠曲,連做了十多個可以天天換抱著睡的動物玩偶等等。

我可以的把頭枕在謝沅的腿上,擅長舞蹈的歲月讓她的美腿柔韌細滑而有彈性,不時仰望那專屬於我的飽滿突出山巒起伏,伴隨著顛簸而洶涌激盪,還可以隨時伸手,逗弄的她嬌紅咻籲,那真是一番享受。若不是還老大的燈泡賴著不走,我倒願意來個更深層次的交流。倒也可以理解韋小寶同學唱十八摸時的心情了。

只是沒想到,我居然倒黴的在古代會暈起馬車來。

這古代的道路狀況實在不敢恭維,所謂的大路小道,多數是靠人走多了硬給走出來的,也絕大多是沙土路面,一下雨便由於不同土質的沉降,變的坑坑窪窪。所謂的官道,也只是由於沿途有驛站,有人稍事維護而已,連後世最初級的鄉村公路都不及,只有在靠近城邑的地方,纔可以見到碎石、石條、石板、磚面之類鋪就的硬化路面。行路的人,雨天滿地泥,晴天一身土,往往是難免了。更兼車身沒有減震的東西,顛簸的厲害,車馬一過,行人不免風塵僕僕,因此自古遠行者就有接風洗塵的傳統。

早前騎在馬上尚不覺得怎麼樣,可一坐上車來,就明顯感覺到顛簸感了,不過有厚實的墊子,習慣了那也沒什麼。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支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這首《雁門太守行》是我臨走話別,題贈給高適的詩文,反正剽竊一次也是剽竊,剽竊兩次還是剽竊,於是數十年後纔出生的唐人張沽,繼續蘇軾、白居易後成爲我的又一個受害者。

崔圓移師走後,待四邊州縣的糧草集齊了,雍華軍也要開拔,臨走我拿這首的詩唱和贈別,鼓勵建功立業大有作爲的意思,並告訴他,我雖身居後方,但至少可以保證他要人有人,要錢糧有錢糧,沒有擎制,一切儘管放手而爲,我有擔待便是。

他感懷之餘,也回詩了一首:

高閣憑欄檻,中軍倚旆旌。感時常激切,於己即忘情。

河華屯妖氣,伊瀍有戰聲。愧無戡難策,多謝出師名。

秉鉞知恩重,臨戎覺命輕。股肱瞻列嶽,脣齒賴長城。

隱隱摧鋒勢,光光弄印榮。魯連真義士,陸遜豈書生。

直道寧殊智,先鞭忽抗行。楚雲隨去馬,淮月尚連營。



撫劍堪投分,悲歌益不平。從來重然諾,況值欲橫行。

這首《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見贈作》是我耳熟能詳的大作之一,沒想因爲我的緣故提前出現了,變成了《酬兩軍府樑總制見贈作》,卻是我意外加驚喜的,差點沒樂翻了當場笑出來,搞的他們我憋笑漲紅了面,還道情真意切難言以表,好是勸解了一番。

他最後送了我一本手草的西北風物記,是他爲哥舒幕僚時的見聞和筆記,對我卻是大有補益的。

可是當我在車上拿了一貼,看的入神時間久了,就覺得字跡開始模糊,抖動起來,漸欲頭昏眼花的,難受的胃裡翻江倒海起來了。

可憐我小學時坐車暈車,大了坐船暈船,工作了還暈飛機,跑到古代討生活來還暈馬車,著實令人鬱悶的很。

又狂吐一陣,左右早散開了一旁警戒著。前面也派小太監過來詢問,留下樟腦豆蔻等清心凝神的香藥,被打發回去。

小丫頭一把跳下來,吐吐舌頭做了個鬼臉,“你還好把”,捂著鼻子,乖巧的用小手在我前胸輕輕柔著,繡簾一卷,車內素手纖纖遞出一方汗巾來。

我扭頭看她,膝上還散放了一大把燦爛芳鬱的野花,嘴角淡淡向上勾出的淺淺弧度,卻是令人不由想起那句人比花嬌的成語。那種翻江倒海的眩暈感,舒緩了不少。

感激的接過來,卻有熟悉的體香,按在臉上,心中暗念日後定要學《新宋》〈明〉啊什麼的,造輛有緩衝彈簧的四輪馬車。

抓過一隻布偶順勢墊靠著她盈實驚彈的胸口,聽的嬌呼一聲,那心跳驟然澎澎吐息如蘭,卻被我拉住環臂把在胸口,輕揉慢拈的,任她纖指沾著香膏,輕輕撫mo著我的額前腦後,用手巾給我輕輕扇著,歇息了一會,難受的感覺漸淡去。這才呼人牽來我那匹烏雲蓋雪,我還是騎馬的好。

“小楊” 我喚道,他坐在車頂上,穿這一身明顯偏大的號衣到是人摸人樣的,愛不釋手的撫mo一柄直刀,銀亮刀刃上的紋路,胸口一片閃亮的甲襠,身後還背了一副弩具。不起話不多,只是眼光偶爾還發射出濃濃的野性卻是無法掩飾的。顯然把我賞給他的行頭和武器都穿戴在了身上,卻絲毫不影響身手矯健,飛身躍下驚塵不起輕無聲息,恩的一聲,跟了上來。

小楊是我過翠雲廊的意外收穫。翠雲廊就在劍門關附近,是後世劍門蜀道中最有特色的一處景點,被稱爲“蜀道奇觀”。從劍門關到劍閣縣城的數十里的道路兩旁,高大挺拔的古柏樹綿亙不斷,蒼翠蔥鬱,故稱此名。不過這時可沒那般名目,只是覺得特別廕庇,適合野營秋遊罷了,紮營的時候便離開路旁,開個燒烤晚會。

羌營因爲其攀越潛伏特色,都被我分派出去外圍警戒高要之處。卻意外發現了狀況:一些人的屍體。

據說探哨的羌營斥候說,一路跟下去死了陸陸續續四十幾個人,看摸樣象是流竄的盜賊,死狀各異表情驚亂恐怖,下毒放火燒勒脖子背後捅刀子花樣百出,還有被活生生撕咬過的痕跡,最後那些人楞是被他累死拖死的。

看摸樣象是獵戶作風,卻象野獸一般狡詐兇狠極富攻擊性。那邊正在搜索,這兒卻被我野外特製燒烤引過來。我那幾名親衛也算是屍山血海裡的殺出來的老兵中的佼佼者,居然一時不查被他用大木棒子從背後敲暈過去。只是爲了餓極了,搶些吃的。醒來後那個臉色啊,別提多臭了,



最後還是我自從刺客事件之後,專訓練了一班長槍短鉤弩標網繩的羣擊戰法,一擁而上才把他套住的。抓到他的時候,在一個土堆面前,放著個老大豬腿和一個碩大猙獰的人頭,哭的象狼一般哀慼著。一個木排歪歪斜斜發黑的幾個字,卻象是用血寫的。

據潘拓失事後評價說,此人雖年少,但勇悍狡智非同一般,若調教的好可當大任。要知道這潘州山羌本是極善山間林地射獵的民族,赤鬥羌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這一營羌兵不但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戰場洗禮,而且都是經驗豐富無比的軍中老人了,可在搜索中還差點著了他的道。

最後收服他的理由也很簡單,本人自然沒有自黃老頭之後YY小說流行描寫那種,“虎軀一震”散發出“王八(霸)之氣”,讓人心悅臣服,男的五體投地,女的象花癡一樣貼上來來的本錢。

但我會做菜,有許多好吃的花樣。揮退衆人,面對面讓他狠吃了一頓我做的脆皮烤乳豬、盾牌鐵板燒、姜味石煎田雞,並保證今後想吃多少有多少後,他便跟著來了。但這樣做的結果是,除了我以外,對其他人的存在卻是相當的冷淡。

事後派人到附近調查過他的來歷。才知道他居然是傳說中的熊孩,他的養父是被鄉人稱爲“老校尉”的殘疾退役軍士,據說追獵物的時候,在山林撿到他時才十歲,正在和一隻花白熊打架,因爲“老校尉”沒有家人,拿他當兒子養,自己教導,(因爲野性未褪,常可以聽到村外雞飛狗跳,被打的哇哇大叫,鄉人如是說)。老人又識些字,幫人寫封信,買賣物品、換些油鹽,時常也帶著他,接觸些世面,已經象個人樣了。只是據說他對動物有些莫明的威懾力,再兇狠的狗看見他也要乖乖搖尾討好。鄉人逐漸知道了他的來歷,也有些排斥。因此他們一直獨居在村外。因爲他沒有名字,大家都跟老校尉姓叫他小楊。

後來的事情就不難推斷了,老人不幸被流賊所殺。後就發生了那些事情(爲了迎接聖駕,這一路上什麼盜賊都叫人抓的抓,殺的殺,連有什麼毒蛇猛獸也教我們改善生活打了牙祭。若有殘餘躥到這裡來,也不希奇)。

我欣賞他恩怨分明而冷靜狡詐的性子,又有些先天的底子,先交在在懷石老太監手上管教,等安定下來還打算讓聞少名的斥隊和潘拓失的羌營輪流訓練他,看看能教導出怎樣一個怪物來。爲此我還擬了個方案,命名爲“小楊養成計劃”。

只是這小楊小楊,用官話特有的陝西腔念出來,頗似那北京話罵人的口語“小樣”什麼的,因此特給他起了個大名—楊偉,別字威利(見流氓傳說與銀河英雄傳,嘿嘿),暫且算是我的跟班。

縱馬馳騁了一陣,頭腦倒也清爽了不少。小楊尾隨其後彈弓連發,射下驚起的鳥雀,轉眼就檢了一大傳,穿起來掛在鞍下,準備回去做油炸鳥串。

忽有人來報前方有人阻道,前軍不敢擅斷,特來請示,驅馬從前,我暗矚,難道有人昏了頭來,敢來攔阻浩浩蕩蕩的皇家車隊。見了才知道,各色裝束的上百號人站了一路,其中好些道士裝扮的。皆垂手謹立,恭謙的絲毫看不出任何敵意,爲首一人皁衣黑冠,銀鬚朱顏,很有些道骨仙風摸樣,無論氣度還是裝扮,具在其他人之上。怎麼看也不象集體腦子燒壞掉的來找死的。

就這一會,後頭已經得了信,簇擁著皇駕上前來了,已經看見黃攆上前,迎頭一片拜倒,一個低沉而響亮的聲音“玄洞濟佑一脈清微子,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聲音不大卻如洪鐘大呂,在一片山呼萬歲聲中,字字清晰恍若縈繞耳旁。...<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27 PM

第76章 青城

話說當時,我身邊的懷石老太監看見這個人,那石板一般的死人臉也難爲抽*動了一下。“玄清內息,這老傢伙倒。。。賣弄。。。”微聲的嘀咕。

居然有蜀地的武林中人來迎接,還是青城派的,我倒是終於看到了武俠小說中青城派的存在了,心中卻是盪漾不已了。懷石口中的玄清內息也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內功吧。

心下暗歎,好厲害的聲波控制,居然能用人體模擬出家庭影院式的聲場共振效果,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音波功了把,傳說什麼獅子吼大概也是類似的原理把,中華古武學還真是玄妙啊。

不過見過了小丫頭哄的太監老頭用什麼鐵袖勁,甩手卷碎出完整的核桃仁來作爲零嘴,如應我的要求做出一些諸如空手奪白刃,用肉掌將一口鋒利的短刀輕易搓成麻花的演示,也就不太驚奇了。按照懷石的說辭,這些不外呼是力量與技巧的運用罷了。

於是我們的隊伍又加入好些人,我手下也增加了一些新面孔。



有了這個契機,自然要好好滿足我的好奇心了,那些新加入的傢伙倒也不敢怠慢,很是說了一些我趕興趣的東西。

據他們的說詞,青城山便是本朝碩果僅存的欽名世家之一,“玄洞濟佑”就是前代掌正的朝廷封號,其與李唐皇家的淵源,可以上溯到開國前,十八家反王,五十四路塵煙的年代,天下豪傑英雄蜂起,各擁戴自己心中的明主撕殺征戰。

待到本朝高祖李淵得天下後,便加封賞賜了一些,在平定十八家反王,五十四路塵煙的過程中,出過力的江湖勢力門派,其中一支當然數少林寺最爲顯赫的,門下衆多僧俗子弟效力軍中,後來又力挺當時的秦王,得承大統中,多有助力,因此太宗親政後,更加世襲輔國大將軍,賜紫金袈裟,同散一品誥身,武僧總座同將軍銜,可以自募養僧兵等種種恩遇特權。其他如青城之流也榮盡恩遇,以禮佛崇道的名義,世代賜修山門場所,恩加自薦世代子弟於朝廷效命,掌門世授種種真人號等等。


因此江湖一些大的門戶效力於朝廷也不是沒有前例了。

但後來在諸如玄武門之變的秦王奪嗣、廢太子承乾逆亂等歷次宮廷政爭中,不免有些門戶站錯了隊伍,被貶斥,甚至滅門的,最後之餘下來的幾家,因爲歷史悠長,又有官方的身份,在地方積累了依附和敬奉者甚衆,普通百姓更是爭相子弟投之,無論是資源和人才充足,門戶光大子弟衆多,在江湖中也極具影響力。而青城由於多了一重宗教上道門的法統,聲望更是顯赫一時。

但到了武周時代好日子也不長了,這些欽封名門與李唐王室的關係太過密切,有的捲入李唐宗親的反周復辟運動直接被鎮壓,其他雖然離政治中心較遠又謹言慎行如青城,但還是在武則天,寵佛抑道爲名的高壓政策下,擄奪了一切封賜和權號,加上其他江湖新生勢力壯大此起彼伏風起雲涌,逐漸淡出。在很長時間內,只是憑藉在官面上還有個道統祖山的名分,纔沒有消亡。

而到了本朝天子,禮奉的是陶弘景、司馬承偵一脈的上清派茅山宗的法脈。本代茅山宗的道師吳筠、李含光師徒先後行走宮廷,甚得皇帝寵信,先有詔命《命李含光建茅山壇宇敕》推崇前者爲‘道高紫府,學總黃庭‘ 的一代就、宗家,後有賜號 “玄靜先生”號,恩加特修紫陽觀遙爲供奉,茅山法宗一脈一時顯赫無二。


因此,眼下青城山的雖然還算是前二十家以內的江湖名門之一,但作爲江湖門派的實力和聲望已經大輻縮水了,只是憑藉上代積累下來的世系人脈和武學技藝,又是道宗聖地,經這些年的潛隱發展和恢復,才勉強位列最末。

這前情後要,聽的我是大有感懷。這簡單投效事件,還牽涉到某個門戶興亡的內情

不過我這老太監懷石來歷也似乎不簡單,象他這般常年深宮內院的內官,怎麼會知道這些前情內要和江湖逸事。這懷石應該也頗似道家的名號把,只是我再問下去,他就只含糊其詞說是早年的一些見聞,追問不過,才隱約透露出二十多年前年,編列天下洞天福地的時候,有旨青城賜修建福觀,自己便是宣旨的前情,便不肯再多說了。

不過這也不難解釋,小說和傳記看的多了,我也可以隱約猜的出一些東西。

根據史書上記載,李唐皇家得天下,不乏江湖豪傑追隨的影子,既然有的這些草莽豪雄的助力,自然知道其中厲害干係,因此雖然歷史中鮮有記載,在官面上也爲有承認,一直是兩個世界的事情,但作爲龐大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恐怕一日也未放鬆過對某些人和事的關注和監控把,畢竟對任何政權來說,都不會對自己的統治內有不受控制的強大力量的存在和傾向,而放任自流的,而把控掌握的方式,不外乎就是名利手段。這些欽命門派世家和對他們的封賞和扶持從另一個方面也只怕是一種力量的權衡和制約手段把。

而青城派,他們的新授的正式職位,也讓我有點頭腦發昏的感覺,

“咒禁博士”我騎在馬上,大聲叫起來,聽起來象那種異世界YY小說中的宮廷**師什麼的幹活,引的一片側目,傳喻的內官姚恩亦嚇了一跳,

趕緊陪笑道“正是”又小心看我臉色“大人認爲有不妥嗎”

“不過是有些奇怪,知道這差使是幹什麼的嗎”

“小的倒是知道”他釋然“與巫卜的營生實大有干係”

原來按他說法,這咒禁博士和太醫一起,都是屬於宮內省太醫署下的從八品下階的官職,是一種類似巫祭的官職,源自於秦漢,主要爲皇家的祈福做法辟邪什麼的差事。連小丫頭尚不存在的公主府將來也要配屬的。

當下領了兩名新進淄衣烏冠的的咒禁博士來拜見,“玄月、玄清見過大人”, 看著這兩位滿面皺紋老的不能再老的,恭恭敬敬向我拱手鞠身行禮,心中不由一種荒謬的感覺。空扯些日後多多請教的廢話。

看那兩位嘴角卻是洋溢著,掩飾不住的欣喜之意。我心中納悶,不過是從八品下階的職位,竟然高興成這樣,比特恩旨承襲了誥封還興奮。後來才知,此間大是有隱情,還牽涉到道門內部的宗派之爭。

在此之前,侍奉皇帝的都是由主修《黃庭經》《養生集》的上清派一脈茅山宗所把持的,宮廷中的符 籙 齋 醮,也多是由符籙派的另一支南天師道靈寶宗所主持。(道教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課,大型的功德法事,統稱爲‘齋醮‘。‘齋‘就是齊,祭祀之前,整潔身心;‘醮‘就是設壇修建祈禳法事。道教齋醮又可區分三類:黃籙、金籙、玉籙。黃籙,專用於超度亡錄;金籙,除了超度外,還包含延壽受生的內容;玉籙,專用於消災祈福,祈求國泰民安。道場以天爲計,有一、三、七、四十九天不等)。而除此之外,還有北方最大的宗派—樓觀道,不但盛行民間,也在上層中有不小的影響。

而宮廷之中,那些宗室妃主,也多拜在這幾支門下,比如那楊太真的太真,便是她道門女冠時的法號,還有玄宗的姐妹,如玉真公主等皆如此例。不僅日常官紳士民有大量的供奉,年節皇家宗室還有封賞賜贈,因此一時顯赫無二。

相比之下,青城所屬的北天師道,除了一個道宗祖山的頭銜外,已經難有作爲了。

因此,這咒禁博士雖然只是從八品下階的官職,但標誌事隔多年後,這支北天師道的法脈再次正式進入宮廷。

其中更是又涉及到天師道各宗諸脈競爭的情形。本朝天寶七年(748年),今天子令有關司衙審定張天師子孫,將有封植,以隆真嗣,並冊追祖天師張陵爲太師。而爲了唯一的天師法統正宗,這南北道宗的各派各宗諸脈之爭就一直沒有停息過。

(至中晚唐時,逐漸形成龍虎山天師道,即所謂龍虎宗。這一派在帝王扶植下迅速壯大,爲宋元以後龍虎山天師道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如果青城能夠抓住這次機會,藉助宮廷的力量分門立宗獨成一路,獲得人氣和資源,將來獨樹一幟,成爲北天師道最光大的一脈,也非沒有指望。故而是無比的熱心。

因此如今青城上下爲了討好皇家,可說是孤注一擲幾乎傾力而出,包括掌門上代僅存的師叔,若干同輩長老,二代三代精幹門人,底下幾乎出色一點的子弟都被拉出來了,據說門戶裡只留下些香火道人維持山門門面和日常秩序的底層弟子。

當然了,作爲首當投效皇家的嘉勉,那個青城掌正清微子,心滿意足的得到了本代“輔佑顯正”的加封,青城門戶的總觀—建福觀也赦重修爲建福宮,所有同行青城子弟選精良,暫充入內營聽效,待甄選身家清白品貌端良的爲朝廷、皇家驅使,變成我直接的手下。雖然青城派的傾力報效之舉,已經得到皇家初步認可,但想在進內行走,甚至進入皇帝身邊,人員勘驗甄別還要過我這個主官一關的,要響侍衛宮禁,除了武學的高下,朔三代的家世背景,日常的風評等,都是必須考察的。

不過此君雖然表現功利了一點,但確實有些本事,也很會做人。對我這個現管,客氣有加,不露痕跡的巴結著,還特地派了閱歷老到的門中俗家高手兩人,專門陪護在我身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28 PM

第77章 道門

同來的除了青城外,還有些若干蜀地的武林中人,無非也就是乘這個機會投效皇家,爲自己的門戶謀個好前程、出身罷了。也暫且充入軍中效力。

我招呼了一聲,正當值的那兩人,皆青城二代資深弟子,一個號做重霄劍孫重霄,一個號叫白虹劍的方白虹,滿面恭順的應聲過來“大人有何吩咐”

“不知道你們的門戶裡有沒有女弟子”,哪知他們聽了有些尷尬的摸樣,更老成一些綽號重霄劍的,遲疑了一下,才陪著小心的說“大人真說笑了,青城爲正一門下,雖然門下弟子不禁婚嫁,卻也沒有收女弟子的”,原來如此,難怪周旁一陣面色古怪,不過我看他們的表情都似乎聯想其他地方去了。我只是隨口一問,按下不提。

哪知清微子老道聞言,馬上找了過來,鄭重其事的問道

“不知大人有什麼不妥之處嗎”。


我知道這位掌正正當壯年,雖然外表淡薄,卻頗是熱衷功名的。

“只是覺得奇怪,貴門沒有女冠道侶什麼的嗎”我笑問道。

他似是早從別人那裡知道了什麼,微笑起來了,“大人見笑了,鄙門習的是正一法宗,修的是內丹養氣之法,倒是那些別宗的金丹道等此風頗盛,不過鄙門在張祖師後,在房中、養生也有些心得的,倒是願與大人蔘詳的”。顯然還是曲解了我的意思。想到我家阿蠻這些日來婉轉嬌羞的情形,心頭倒是一熱。

這老傢伙會做人啊,是男人都不會承認自己不行的,只多是道貌岸然的不好明求,更何況我有數量兼顧質量的雄心壯志,總道是有備無患,未雨綢繆什麼的。


“那倒是謝過了”這倒是意外的收穫把,不過要想侍奉宮廷,這些藥物、養生、房中的東西恐怕不可少的。這咒禁博士除了做法祈福避邪外,大概就兼有類似宮廷保健師的性質把。我看他有點鶴髮童顏的味道的,居體養氣顯然做的不錯。

“這個內丹養氣之法,怎麼說來的”,我聽見了武俠小說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關鍵名詞,不由大感興趣。

“這便要從我道門宗法說起了……”他很有興致和耐心的娓娓道來

要說青城山,我那個年代作爲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因爲學校經常開研討會的地方,我在大學時也沒少去跑過腿。據說那裡是御封的中國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大洞—寶仙九室之天‘,還是道教創始人張陵來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黃老之學‘創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師道所在,因此作爲道教主流天師道的發源地和祖山、祖庭名標史冊。據說最早的初代天師張陵,就是在這裡結廬羽化昇仙的。全盛時有山上有七派數十觀所。

不過我所知那個時代的青城山和眼前這個青城山已經是兩回事,屬於蒙古人入主中原後,北方興起的全真教祖師王重陽,七大弟子之一,也是元朝國師的丘樹機所創立的全真龍門派的地盤。由清代康熙年間,湖北武當山全真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傳過來的,和現代北京鼎鼎大名的白雲觀倒是同宗同源。

歷史上這支青城北天師道,到了明末清初就算結束了,現存的是湖北武當山分過來的全真教龍門派的法宗。因爲歷史上,明末四川長期拉鋸內戰,加滿人入川后,由於川人的強烈抵抗,採取了滅絕政策,十戶不存一戶,土著的四川人只剩下十幾萬人口,現在的四川人大多是後來清廷“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政策的後代,由於四川盆地有相當封閉,不象江浙地區,搞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就傳的衆所皆知,所以滿族統治者可以放手屠殺,最後還可以把黑鍋栽在張獻忠頭上,招集了一幫無恥文人杜撰了個七殺碑。


在這一點上,通過大屠殺來削弱漢族人口優勢,滿人做的和蒙古人沒有什麼兩樣,但滿人吸取了蒙古人高壓政策失敗的教訓,改變了事後的處理方式,大屠殺後,把圈佔的死人剩下的土地財產什麼的東西,拿一點殘渣出來,分給還活著的人好修養生息,再通過文字獄消滅不同的聲音,蒐羅蓄養紀小嵐等御用文人,修四庫全書編史醜化前朝和農民起義軍,於是大家都有田耕有事做有飯吃有衣穿,新朝萬歲,這就是所謂“康乾盛世,永不加賦”的真相。可笑可憐的是我們主流媒體還拿這種愚人愚己的東西,津津樂道的編了一部又一部的肥皂劇,美名其曰正史大做。

而此時的青城山,據考證雖然地處南方,按清微子的說詞,史上卻是一直從屬於初代天師張道陵的正一道脈,當年張道陵最後結廬隱居乃至羽化昇仙之地就在這青城山。留有天師洞等古蹟,其子張衡、孫張魯亦嗣法於此。先後有晉代成漢國師範長生、隋朝宗師趙昱相等顯望名家,相繼遁跡山間修道傳教。香火極盛的,但後來伴隨著五胡亂華,天師教分裂,符錄等旁宗的興起,而漸向沒落。

Wшw ¸Tt kдn ¸c○

而發展到如今的道門流派,雖然都屬道家一脈,但已各有專重的法門和典章。本朝天子,當年特賜修《開元道臧》以一一編列之,聽他如數家珍的絮絮叨叨的細數起來,還真是複雜。卻不得不的承認這老道的學問和見識都很有火候。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外修煉,或言符籙方術,其教義就是以‘道‘或‘道德‘爲核心,認爲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迴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教義系統的。天,既指現實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號稱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門,內有瓊樓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騎有天馬,飲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將、天女。其奉行者爲天道。地,既指現實的地球和萬物,又指鬼魂受難之地獄。其運行受之於地道。人,既指總稱之人類,也指侷限之個人。人之一言一行當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歸。人能修善德,即可陰中超脫,脫離苦海,姓氏不錄於鬼關,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義思想的偶像體現。道教是一種多神教,沿襲了中國古代對於日月、星辰、河海山嶽以及祖先亡靈都奉祖的信仰習慣,形成了一個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複雜的神靈系統。

道教徒有兩種:一種是神職教徒,即‘道士‘。據《太霄琅書經》,‘人行大道,號曰道士。‘,‘身心順理,爲道是從,故稱道士。‘他們按地域可分爲茅山道士、羅浮道士等。從師承可分爲‘正一‘道士、‘上清‘道士等。按宮觀中教務可分爲‘當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種是一般教徒,人稱‘居士‘或‘信徒‘。‘宮觀‘是道家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宮觀是道士修道、祀神和舉行儀式的場所。道教另有一些經濟組織(如素食部、茶廠等)、教育組織(道學班、道教經學班等)、慈善組織(安老院、施診給藥部等)。


如形成於東晉時期的上清派,以專門傳播習煉《上清經》而得名的,信奉的最高尊神是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並尊南嶽夫人魏華存爲第一代宗師,上清派奉持的正典爲[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其修煉內容有胎息,固精煉炁,符錄諸術等

道門傳到本朝最顯赫的是矛山宗,即茅山派,是以茅山爲祖庭並承繼上清派而形成的道派,創始人陶弘景,編撰《真靈位業圖》爲上清神譜,崇奉元始天尊爲最高尊神,該宗派誦習的主要經典有《上清經》,兼學《靈寶經》、《三皇經》和《正一經》等經戒法錄,其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爲主,結合服食、導引、藥餌、內外丹養生諸術,提倡衆術合修以得長生之道,至本朝能人輩出,有道師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先後供奉宮廷。本代道師吳筠更是以《南統大君內丹九章經》,在宮中很有市場,寵眷不衰。

而青城山所屬的是北天師道,創始人是北魏寇謙之,是由寇謙之改革三國張魯留下的五斗米道而形成的,故又稱新天師道。其正典爲《老子想爾注》。吸收佛教“輪迴生死”之教義,儒家倫理道德規範,宣講善惡報應,主修服餌修煉之術與符水禁咒之術如方技、符水、醫藥、卜筮、讖緯等。

相對的另一支南天師道,爲出身於江南士族名門吳郡陸氏的道士陸修靜,沿襲南方原五斗米教典章,統一、規範和編訂完善了道教戒律和齋醮儀式,南北朝對立中,發展獨成一家,其道門道教戒律和齋醮儀式,是爲後世各家引用,乃至修撰道藏全書之根本。

而靈寶宗的開創人是三國時琅琊人葛玄,其特點是,尊崇元始天尊爲最高之神,又敷衍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還有三界、五帝、三十二天帝、地府酆都等鬼神信仰,其正典是《靈寶五符經》、《靈寶度人經》。

北方道家第一大派,樓觀道,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太平道、五斗米道、天師道式微後,在西北地區興起的道派,淵源最是古老,開創人據傳是周代函谷關令尹喜(祥見來自老子西出,留書關吏《道德經》的傳說),以老子之道解說煉形之術和長生之說,引深道教教理教義,內容涉及道教的宇宙觀、人生觀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特別是《西升經》不但宣傳老子之道,又吸收玄學貴“無”思想,同時又融合和吸收佛教“三業”、“六根”等內容。典章以《道德經》爲根本。

相對的,南方道門也有一大支三皇派,爲上清經系、靈寶經系三大經系中行世最早的道派,奉持的主要經典是《三皇文》,即《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稱,又稱《三皇經》,吸收了南方原始崇拜的古巫蠱門等內容,其主要內容是“劾召鬼神”的符圖之類,以及存思神仙真形之術。因修行方法的差別,成爲丹鼎派、符錄派之外的以經法相授爲主的一大宗派。

除了這些顯宗外,本朝另還有一支傳說中隱派—金丹道,興起於隋,專注於內丹道,由隋代道士青霞子蘇元朗首開其說,在道教又稱內丹修煉術,即以自身爲“爐鼎”,以人體內“精、炁、神”爲藥物,運用“神”去燒煉,通過胎息、導引、行炁、存想等內養方術,可以使精、炁、神凝爲“聖胎”,“聖胎”可以離開軀體而爲身外之身,永世長存,這個“聖胎”就叫神丹,或稱爲內丹,成就金丹大道的理論。這一支門人子弟甚少,活動也相對隱秘些。

這也只是那些比較出名的,事實上民間還有許多旁支雜派的李家道、帛門道什麼的存在。

但大多數道派按專注和側重的修行方向,各自又主要爲符籙派和丹鼎派兩類之分。

符籙派的修煉方法,主要是符籙咒術,用它來召神役鬼,消災除病,也用它上通天神,使修道者名登仙籍。又特別重視齋醮科儀,象上清派茅山宗、天師道南宗靈寶派、北方最大的道宗樓觀道都側重於這個範疇。其朔源,可及上古巫門方士,廣成子之流。

丹鼎派顧名思義,修煉方法主要有外丹、內丹、服食和房中等內容。外丹,指用丹爐或鼎燒煉鉛汞等礦石,製作人服後能“強身辟邪”‘長生不死‘的丹藥,自古稱之爲丹士。

內丹,爲行氣、導引、呼吸吐納之類的總稱,指用人體作爐鼎,使精氣神在體內凝結成丹而達到長生不死的目的,內功一說就來自於此,自古稱也稱爲練氣士。

其他服食,指用服食藥物以求長生。古之華佗、扁雀、張機,本朝之孫思邈,許多醫家都於這一支大有淵源,自古稱爲藥師。講究的是天地萬物皆可入藥,包括人自己在內,又按有無生命分爲有情藥和無情藥等等……

而房中,指以男女房事,陰陽和諧龍虎交濟,求得長生的法門,所謂的雙修、合氣便指此道。



丹鼎派其淵源可上溯至戰國時代的陰陽家,對於中國的醫學和養生學有過很大的影響。同期也涌現了許多道教學者,如孫思邈、成玄英、李榮、王玄覽、司馬承禎、吳筠、李荃、張萬福、施肩吾、杜光庭等,他們對道教的教理、教義和修煉方術等方面作了全面的發展。陰陽五行說等許多中醫的基礎理論也來自其中。...<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29 PM

第78章 高手是這樣練成的一

(此時的道佛互相吸收互相影響的合流也已經出現,佛教初傳來中國時,由於其教義及修行之儀禮與中國固有的民問信仰- 黃帝老子之舉、方士之道術等相同,放在後漢明帝之弟楚王英傅中,載稱合祭黃老、浮屠。從此處也可知,以老子為教祖的道教- 在當時仍尚未發展成獨立的宗教。

佛教雖然是外國的宗教,但為了讓中國人接受,連教說、儀禮也盡力中國化,並山中外熱心的傳道者不遺餘力翻譯許多佛經,使思想也擁有極優秀的體系。受此刺激,幹吉太平道、張陵五斗米道等道教教團遂應理而生,這些教團都以得長年以沖天的神仙術,和由神得福、避禍於未然的方術為中心而成立,因為這些神仙術和力術都是民眾共同願望與信仰的表現. 幹吉、張陵他們雖敵視佛教,但為了整備自己教團之經典、儀禮等,仍自佛教處吸收了重要素材。

道、佛二教團均各自互誇其悠久之歷史淵源,比如[ 老子化胡經] ,說老子曾前往印度教化釋迦;相反的,[ 清淨法行純] 言釋迦曾遣其三弟子來中國傳佈教化,此三人即孔子、顏回、老子。

道教也有仿造佛教,僅將世尊改為天尊,佈道改為真道的道經存在。道教教理大體也已確立,它表面上是承繼老莊神仙思想,內面則自佛教吸取思想、儀禮,作為不老長生成滿足人類無窮慾望的生活主題. 唐代皇室姓李,收道教之七千(李聃)特別受到尊敬,被崇為玄元皇帝,並在各地建立老子廟及道觀,且鑄有道教最高神祇- 元始天尊- 的金銅像以供人祭拜。


老莊像/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道家,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合稱〞老莊〞。清靜無為的精神境界和遨遊仙境的脫俗風采,後來成為道教徒追求的目標,老子亦被神化,奉為聖人。清任熊繪的老莊像,表現的就是〞莊生遊逍遙,老子守元默〞的情形。

唐代諸帝中,唐玄宗尤其篤信道教:曾被玄宗招至宮中,傳授道教奧義的代表道十司馬承禎,便作有擬倣禪宗的[ 坐亡論] 一苦。佛教以﹁開一元釋教錄﹂完成經典末疏之整理- 大藏經的編纂,用以區別真偽,奠下其體系,通給了道教極大的影響:於是為對應佛教的經律論三藏,而整理出洞玄、洞真、洞神部等三洞道經,名為[ 三洞瓊綱] ,這是部總數有三七七四卷的道教大藏經。如此一來,道教無論在思想方面或儀禮方面,以佛教為範的地方非常多,然而在實踐方面,道教因追求不老長壽、延命多福等人類慾望的根本,所以比佛教的省慾去殺之消極理論,要實際得多)。

加上道教在滿足自己眼前慾望方而的廣與深,還可以從俗稱的房中術之探討見其一斑。因此之故,道教便不僅僅流行於民間,比如武宗便因道士趙歸真之勸誘,而偏信沈迷於道教,終於在會昌什年(八四五年)斷然廢佛。爆發佛教史上著名的會昌法難。被殃及池魚的還有摩尼教、拜火教、景教等外來宗教,屬於本土宗教對外來宗教的戰爭)。


其中的複雜關係,聽的我是頭昏眼花的直翻百眼,不過那個金丹道,我倒很有興趣,歷史上八仙的傳說好象和唐朝有莫大的關係,因爲傳說祖師是漢鍾離和呂洞賓的緣故,又被後世人稱做鍾呂金丹道,又有說金是男陽,丹爲女陰,調和陰陽煉藥什麼的,所以宋元的時候,一度被當了邪門外道。想想這呂洞賓,如果真有其人,再過幾十年後也該出生了,還有那個白牡丹什麼的。可惜這是個遁世修行的宗門,即便青微子也知道的不多。

聽的我心中也暗暗瞭然,原來後世那些漫天飛的修真玄幻小說中,內丹、元嬰、分神、窺虛的什麼的理論和思想都是這裡抓來的啊。

想當年黃老頭的大作傾倒無數讀者的橋段,什麼道胎種魔,先天高手,破碎虛空,原來也就這裡抄的。


他倒是對我所謂能讓溺水者活過來的附吸還陽術很感興趣,連同那指壓急救法,說要回去研究研究。只是聽了我具體的講解後,就左右言他了。

又順道陪說了些我所感興趣的,有關這個世上一些幫派會道門盟教的諸般情形,讓我大開眼界了。清微子他也算是這個世界江湖中數的上字號的人物,又執掌一派門戶,與天下道門不乏有聲息往來,也算的博聞廣見。和他一席話,著實長了不少見識,驗證了許多事情。

諸如什麼太陽穴高高鼓起的內家高手,就是一大笑話,那裡是腦部神經交集脆弱部位,沒有肌肉組織的,如果真的鼓起來,對中醫來說,一般是腦溢血廬壓升高之類病變的前兆。而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更只是一種理論上存在,一般你可以感覺的到,那也離上西天不遠了。那些高手低腳更不是隨便從外表可以簡單一眼看出來出來的。

那些靈丹妙藥神功秘籍速成的高手更是狗屁不通,道家外丹和養生、藥派中雖然也有一些可以提升精元激發氣血的東西,但那消耗的是人體先天的基礎和元氣爲代價,類似興奮劑的東西,對身體的強健和成長絕對有害無益的。

至於什麼千年人蔘、萬年何首烏之類的東西,更是“是藥三分毒”的典範,亂吃的結果不但不會讓你功力暴增、垂死回生什麼,反而可能因爲藥物中毒,滿面黑光,七竅暴血,咯屁的更快,倒是直接昇天解脫去了。這是無數道家前輩的教訓。

所以真正的本事,還是得靠十年數十年苦功一步一個腳印的奠基,熬上來的。最多因爲因爲個人的身體素質和領悟什麼的,即所謂資質進度和成就有所差別外,剩下的還是勤學苦練。也因爲這些道家佛門子弟,生活清苦,心無旁騖,沒什麼事就勤學苦練的反容易能夠有所成就。

反而是諸如隔空擊物、開碑碎石、高來高去的手段,真要看透了也只是尋常的本事,其道理也很簡單,還是那句話力量和技巧。中華武學之道中,一些號稱玄妙神奇的東西,經過那麼多年的發展和研究,在現代科學手段下,已經有一些合理的解釋,不外乎是一種人體力量(或者說是人體能量)運用(循環)的方式和技巧,不同的門派家學,自然有不同的技藝和要領。通過最直觀的體檢,那些武學名家,有遠異常人的運動神經和肌肉爆發力,骨骼和血脈也相當的發達和強健,可以支持他們做出一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行爲。人體內也有一些部位組織肌肉神經等等終其一生,也未必使用幾次,或者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激發活化,但通過修行鍛鍊,如果能夠得到有效應用,也可以爆發出巨大的潛能,甚至產生一些特殊的效果和作用,在武學上屬於未打通的經脈範疇,而科學也已經可以證明,人體的潛能是相當可觀的,那些修煉內視運氣的法門,也可以視爲是一種能量體內高效運做或者說內循環的方式,讓肌體可以發揮出更多的力量和速度。而在物理上,只要理論上達到足夠的力量和速度,高壓水流也可以切割開堅韌鋼鐵的。其實還有更進一步提出能量實體化和能量傳導的假說。(物理上,無論是共振,波動,還冷熱變化,都是一種能量傳導方式)

因此現代中國軍隊中那些偵察部隊,能夠用腦袋碎磚塊胸斷石板的士兵,也不是爹媽都是超人生成的怪胎,只是在軍隊中把身體鍛鍊的特別強勁堅韌。而這種外國人視爲“神奇魔法”的硬功,在傳統武術中,據說還只是最粗淺鍛鍊體魄的外家奠基入門而已。只是因爲火器的普及和戰爭等歷史原因,太多我們祖先的東西被泯滅消亡在歷史中。只有象少林寺、武當山等一些與宗教有關的傳成,才保存了一些下來。

當然了那種吃飯、走路、騎馬、睡覺都可以練功,時不時的摔到陰溝就可以感悟溝通天地,被人打的快死了突然想明白了天道進入玄奧境界,沉到水底憋的快死了就進入先天境界,實力突飛猛進的功法,理論上是不存在的。


本朝沿襲了北朝胡風,開國尚武,至今不衰的。這習武之風鼎盛之下,不但朝廷自武周朝開始,傳令天下道、州、縣頒學武藝,以備武舉之選,各種性質的大小幫派會道門館局,競爭和比試,也因此繁榮一時,更別說那些大量半公開和地下化的組織和勢力了。

而朝廷對外戰爭的頻繁和武功建業的昌盛也刺激了這種需求,那些王公大臣官宦富戶莫不是將蓄養家將護衛成爲一種風尚,既是地位也必須的門面。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武之人大有市場,不愁出路,而得益於府兵制的餘澤,民間私有兵器相當普遍的事情,因此也促成各種門類淵源的武學技藝也遍地開花。...<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30 PM

第79章 高手是這樣練成的二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慾望,也有紛爭,有本事的人多了,也有野心和追求,也就有了競爭和矛盾,因此這個時代也有一些公認的各式高手和門派的各種排行榜,也有一些傳說中隱逸,卻很有威望和號召力的存在紜紜……

據說光長安城一地數的上字號的就有九派十三家之多,還不包括北地武林中派駐長安,經營的事業和人手,以及衆多豪門鉅富蓄養的大量知名或不知名武師護院。

而青城派本屬於丹鼎派主修內丹法養氣宗的,卻因爲日積月累下來,在內家武學上亦有不少成就,不但劍南道諸家獨樹一秀,也成爲長期是江湖上累有盛名的一大名派。歷經諸般變故,雖受打抑但也沒有衰亡的緣故。

“青城技擊手法中,拳術有十七種套路,縋類28種套路,掌法25種、橋法XX種,腿法XX種,體術類的身法XX種、步法XX種,內家的行氣XX類,其中光入門築基的練習,對拆類就有23個套路,器械類34個套路、樁類練習23個套路……”我暈,中華武學還真是博大精深啊,青城山的這個老傢伙說起這個的時候,眉開眼笑滔滔不絕的摸樣,顯然和電影《大話西遊記》的那位唐僧附身的趨勢。


“這打穴之道,各家獨門手法是有的,但能制人有奇效長久卻多是謬說,隨意制人於無形更是無稽之談,人之體膚經脈紛雜微細,不是區區一指可以點制的了的,推拿活血倒還可以。況且爭鬥撕殺起來,誰又會任你輕易近身點打,拿把刀劍企不更省事,若從醫家的金針治穴之道考慮倒有些可能。”

說到這裡,他話頭一轉,卻是滔滔不絕的倒起苦水來,許多東西並不象小說寫的那麼風光,同樣但至少不缺少機會,也不缺少競爭。

諸如:行走江湖的門檻雖然很低,但想做大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小說中那種一把劍走天下的情形,幾乎都是在扯淡,要仗劍遊俠,起碼有幾個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要麼有錢,能夠做遊俠的基本上多是家有恆產,至少也是衣食無憂的,可以支持滿天下晃悠的花費,不然就是做沒本錢生意,或者無業遊民了。然後是有閒,閒的可以學些風雅技藝,到處風花學月的,鼓搗出一些名堂。要麼有名,名人就是一種資本,走到那裡都有人接待,或者還要有*,顯赫的家世可以聲卻許多麻煩,最後纔是本事,就算三餐不繼也可以找上個豪門大戶去蹭些資本。想成爲大俠,則至少要具備其中三個以上的條件。

又如:各大門派長盛不衰的優勢,在於長年積累下來的修行和人才培養之法,其模式大致類似於現代體育界的訓練標準,能把巔峰狀態維持到一定的年齡以後,一般名門的內功,就是世界聯賽的水準,能維持到四、五十歲之後,兒那些中小門派和普通外家高手就是國內比賽的訓練水準,能維持到三四十歲左右。


而且尋常門派倒有些姿質非凡之輩,雙十年華就遠超常人,甚至遠勝各大門派苦心栽培出來的弟子,但是這等非凡之姿萬人都難尋得一個,縱便是這一代出了一個,下一代卻又是所傳非人,自然是花開常敗,因此依靠的還是門派的絕學,諸如少林寺和各大門派相比,他們自然更有著先天優勢。

一個門派要強大,就要一要有錢,二要有一批經驗豐富和前輩,他們的的武功可以不怎麼樣,但是他必須長於訓練,長於醫術,長於判斷,只要做到了這三點,門下所出弟子自然會青出於藍而勝藍,一般小門派要在武學這方面出人投地,要乾的也不外三件事:賺錢、出名、選材。

而在這種情況下,各大門派自然積累了豐富的培養模式和成果,富裕的門派,弟子從小每天酒肉果蔬的足量供應,年節還有各種加餐,叫弟子既能吃好又能吃飽。各大門派配製的靈丹妙藥又有改善人體狀況的功效,其實就是類似今日的訓練補充劑、肌酸,再加上常年積累的訓練方法及各大門派花大錢的訓練場地器具,出來的弟子的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自然是遠勝同輩一籌。

但不管怎麼樣,是人都要吃飯穿衣的,門戶越大,就越要有收入維持。象江湖的前二十大勢力,幾乎都有各種途徑的大宗收入來源,象青城少林之類道門佛宗的要容易一些,就是靠龐大的寺產觀業以及信衆的香油供奉,可以讓子弟天天醉心習武而不怎麼用當心生活問題,而其他勢力也有或明或暗的來源。一般的勢力,家大業大了以後,就不得不要多少和官方保持一定的關係,甚至要仰仗朝廷的鼻息,除非你做的是公然和朝廷作對的行當。


但除非朝廷快要完蛋,否則江湖勢力永遠無法正面與官府抗衡,畢竟自古文無敵武無第二,江湖門戶派系林立,各種利益厲害恩怨錯綜複雜,如同一盤散沙,稍加運用,就很容易紛爭不休的,因此就象傳統武俠小說說的一般,誰想統一江湖,誰就是武林公敵,不但嚮往自由的江湖同人羣起而攻之,連朝廷也容不得你。

而普通的江湖幫派會道門之流,插手乃至自己經營一些行當乃至爲生計奔忙是再平常不過了,大多數學武之人是爲謀個好出路,一般情況下,單門立戶所謂的前輩,授徒也是個重要的收入來源。故此聲望和實力最爲重要。而巨大的聲望,代表了源源不絕補充傳承的新血和對有在資質的人才的向心力。

如若能得到官方的認可,甚至扶持,那前途更不可限量,故此哪怕象青城這般古老宗門,也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投效、示好朝廷的機會。

況且據他所言,這北川乃至劍南武林道,混亂各治已久,實在缺乏一個有號召力可以馬首是瞻爲朝廷效力的存在了紜紜……

……

一番討教下來,我已經改口叫他“清微上師”

這稱呼卻是聽的他,頓時心花怒放,眉開眼笑的眯成一線。“大人怎當客氣了,儘管吩咐”卻是默認了的姿態。


雖說他目前還不是上師,如果有得力的近臣說效,那就不一樣了。當然,在那位皇帝身邊薰陶的久了,自然多少曉得爲官虛虛實實的其中三味,我和他說了那麼多,卻在言語中沒有什麼實質上明確應承下來的東西。

廢話了一陣,說到這蜀地的風物,我又想起了一宗事來,轉向他問“這蜀地名勝不過青城、娥眉兩山……不知道這裡,還有沒有個娥眉派”。

他聽了倒有些詫異,道“那娥眉山上倒有不少寺、觀,也有本山的分觀,卻沒聽說有什麼宗派。”

見得我有些失望。“不過”他又有些遲疑的補充“在山下不遠也有個習劍的門派,人稱做娥眉劍宗的,卻是女子居多的。不知可是大人所說的”

“娥眉劍宗”我不過隨口一問,難道還真有類似的東西,不過腦子裡卻頓時浮想起諸如:貌似滅絕師太之流的對一羣更年期長期失調的老尼姑、正在失調的中尼姑、將要失調的小尼姑們,口口聲聲訓話“男人都不是好東西,見一個殺一個”紜紜的情景。不知道有沒有美女什麼的……

他卻又說“那屬蜀山劍盟的一脈。雖然不及本山一脈源遠流長,鄉間授徒也有些歷史了。”

“啊,不是尼姑啊”我心嘆然,臉上露出些YY的好笑。

“大人”“大人”聽他喚了幾聲才把想入非非心情收了起來。

雖是想象中的大相徑庭了,不過也聊勝於無。

“什麼……恩,哪個……都是女弟子那是最好了”卻是想起武俠小說裡另一番情形。

聽了我這話,他本笑的皺紋象花一樣的麪皮,不免抽動了一下,不由低道了聲“這……個嘛……大人……不知其門下可是有……”我見他表情有些古怪,顯然又想到別處去了。

我不由正色做凜然狀示道“這宮中多女眷,你難道指望讓你的子弟們行走內宮嗎”他面色一鬆動,恍然唸了聲“無量天尊,多謝大人提點了”

又噓了口氣,抹了抹頭上本不存在的汗,說,“這個……娥眉門下,貧道倒有些香火淵源,可願往說請,這皇恩浩蕩,怕是沒不思報效國家的”,我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這老道倒也不怎麼清淨無爲啊。

“那便好”知道了這個門派的存在,我還真想派些人馬去湊湊熱鬧。看看這些這個時代特色的江湖女俠英雌怎般反應的情形。

我至少已經知道了一件事情,對付所謂的武林高手不一定要下毒,雖然據說有些工夫深厚的傢伙生理循環系統特別發達,據說可以可以控制自己的內腑,延緩毒性的發作。或是通過所謂的內功激發人體內循環系統,短時內將有害物質通過汗鳥大量排出體外,但瀉藥等傳統藥物就不一樣了。除非你能武功修煉到控制肛門括約肌,否則拉肚子將人體的水分大量排除後,身體虛弱是無法避免的。當然這個經驗教訓,是在青城新進的丹藥被小丫頭拿做人體試藥,黑倒無數倒黴的新進衛士後得出來的。...<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31 PM

第80章 所謂的大內高手

前文的確是借鑑了《三千美嬌娘》的設定,看來大家頗有反響的,那兄弟的想法真是妙沒得得說了,經常讓偶想起生活中某些人和事,只是貓居然忘記了註明出處,說“本故事(設定)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粹巧合”紜紜了。。。。。。下午在羣裡碰見明輝,相對流汗中。。

關於天寶十四年的筆誤,我已經修改了,感謝“十步殺萬人”,第一章就漏了這麼大個錯誤,居然就在眼皮底下混了這麼久,我要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貓的寬容。

至於“形而之上”的問題,我對分不清楚馬蹄鐵和馬鐙有何區別的同志實在無語了。。。。。。

。。。。。。。。。。。。。。。。,我割。。。。。



第八十章 所謂的大內高手

自從聖駕出走後,也有些宮內時地舊人來投,只是出了內奸案後,就不敢輕易任用了。

龍武軍有負責配合中書省和御史臺稽覈釐定身份,兼有查檢奸細的職能,理論上如果有些我看不順眼的直接讓他消失。這種情況下,是不會太在意你殺錯人的。

自然有些舊日的內衛、高手,自然是不能馬上規復起用了,先留於龍武軍聽用,名爲教習,有些監視使用的意味。只有那些青城山、蛾眉劍宗的子弟,也選了世系身家清白、品性端良,數代以內本地家族的,暫充內用。


反正我現在也是掌內禁要,有些東西多少應該知道一些,一路下來,知情的那幾位倒也沒有多少隱瞞的。

比如那曾經收足孝敬,心情大好的高力士就告訴過我,懷石這幾位確是與少林等名門大派大有淵源,他們的名義上的師傅很多,甚至不乏出身少林資深長老的,而且資歷和輩分都不低的,其中有的甚至自前代睿宗陛下尚在相王府時起,就隨侍在身邊的老人。

本朝護衛內廷的力量,明有北衙諸軍,暗中還有些其他的力量,說起起淵源,最遠可以上朔到隋末亂戰。當時天下六十四路塵煙、十八家反王逐鹿天下,最終爲李唐平定後,他們的後人以及降將作爲獲得新朝優容的條件之一,就是交出他們的家傳所學,而其他凌煙二十四姓功臣,追隨高祖、太宗征戰天下的天策上將等,也有各自家傳的絕學,那些功臣勳將,爲了鄣顯忠誠,也有將自家絕學貢獻出來的,錄入皇家收藏,日積月累下來,也巍爲可觀。

而開國之初,一批追隨李唐的高手因爲一些各般原因,自願去勢入宮侍奉皇帝。成爲第一代內供奉,也就是傳統意義的大內供奉。自此以後,不論哪代皇帝登立,都有專人在新進的小太監中,專門挑選沒有家室根底,又身體資質和耐性上佳的,選拔出一些作爲世代相承的力量,讓他們修習皇家密藏的武學典籍,並接受少林這些與皇室關係密切的江湖勢力的退隱的一些高人的指導。象高力士以及童年入宮的假兄高金剛,就也曾是其中一員。不過這些人平日各有司職,身份相當隱蔽低調,作爲皇帝身邊最後的保護力量之一,非情勢危急方纔出手,大多數也許終其一生不顯山露水,默默一代暗中傳承下去。

象我家這懷石老太監,就是平日裡就在大內武庫看守典籍的,平日不用侍奉皇帝也低調的很。


不過這些人厲害歸厲害,但顯然對付成千上萬的亂軍,也是不夠看的。據說曾有人建議以面君爲誘,侍機擊殺亂軍爲首的,以威懾平亂的,卻因風險過大,否決了。

此外,歷代朝廷出於行事方便的考慮,也有秘密招攬一些當時成名多年的名家高人,爲皇家服務,而成爲所謂宮外行走的外供奉,歸於殿中省和宗正寺名下,相對更公開自由一些,也廣泛的多,那些宗室王親身邊也有派分行走,由於大都派去佐從幾次討逆,因此出走的時候,並沒有外供奉在身邊。

這些外供奉,相對那些秘書省、殿、院的學士出身的官面上的文職供奉,殿中省有專門的僧、道、書、畫、琴、棋、數術等百工之名,爲他們身份的掩護。

據說當然李白那廝也差點入了此門,只是這人太過狂放散漫,交遊上至公卿下至江湖的,影響太大,實在不適合做受命行事的主。

第三類則數量要多的多了,也被稱爲元叢、備身,也就是後世所謂的皇家侍衛,或者叫做班直的東西。

依五班番一,執衛諸殿內,也稱衙內五衛。專選拔軍中世家健勇或是身世清白的優秀官家子弟,按照需要加授一些絕學武技,而一些素來與皇室關係密切的江湖勢力也會提供一些人手,或是委人指點授受,專事儀衛宮禁隨邑行走。


以唐制,天子居所曰“衙”,出行曰“駕”,皆有衛森嚴。

以羽葆、華蓋、旌旗、罕畢、車馬之衆浩蕩成行,皆安徐而不譁。

其人君舉動必以扇排仗,出入則撞鐘鳴示,庭設專門的樂宮,道路有鹵簿、鼓吹,爲出行聲色伴奏。禮官及百司必備物而後動,是以爲極爲陣容龐大和慎重也。

而凡有朝會之(儀)仗,以五府三衛番上,分爲五仗,號衙內五衛:

一曰供奉仗,以左右衛爲之;二曰親仗,以親衛爲之;三曰勳仗,以勳衛爲之;四曰翊仗,以翊衛爲之;皆服鶡冠、緋衫裌;五曰散手仗,以親、勳、翊衛爲之,服緋施裲襠,繡野馬;皆帶刀捉仗,列坐於東西廊下,待傳侯命的。

諸如我那副將韋韜早年也是站過殿內班的,當夜所露的那手雙槍聯擊的技藝也大有來歷,來自當年六十四路塵煙之一,幽州羅藝的羅家槍,羅藝雖然被流死,但是其槍術,在戰陣上甚爲有名,被定爲綱目之一。經過歷代軍中名家淬練,衍化出來的分支——闢雪槍。

因爲槍身長,槍術本來要求強大的臂力和身體協調性,特別對在馬上衝殺鏖戰而言,無論突刺挑擊,要求強勁而穩健的下盤功夫,常人使得單槍就不容易了,能夠使雙槍術的人本來就太少了,使雙槍所必須的靈巧和平衡性技藝就更難得。闢雪槍顧名思義,工夫有成,便可以輕易擊碎輕細的雪花,而據懷石老頭的眼力,韋韜眼下至少有一氣出槍七朵的火候。

最後纔是大量的翎衛、策衛,也稱做內兵,這些作爲衛士儀仗宮廷最基本資格的,多少通曉一些武藝的官家子弟。也是構成內營和朝仗的基本兵員。只是伴隨的時間的推移,不免也變成對王公大臣官宦世家,優撫子弟或承蔭父澤的去處和所在,倒不一定要求技擊軍略了。

依照唐制,四品官員的孫子、五品及上柱國的兒子、勳官二品及縣男以上子若孫、散官五品以上子若孫,都可以補翊衛,翊衛本身就是正八品上階職。比如象韋韜這般庶出的官宦世家子弟,大量充斥其中很平常的,不失爲一條出路。

以上配屬的建制,皆歸於北軍中稱內營以轄制,正好北衙六軍統將各建一內營,不過神武軍的建制,早在數月前就分別隨著高仙芝、封常清的兩路討伐逆軍的潰滅,而不復所在了。

碩果僅存的左羽林軍中,龍驤營因爲一連串變故等原因,被我逐步打散,編充他部名存實亡,右羽林軍的虎威營警後,卻好死不死的遇上大名鼎鼎的曳落河,業已不復存在了。

左右龍武軍的熊犀、豹燾兩營本來就不全,剩下多是藩屬子弟(質子營),被並做一部,其中部分與河西藩部有關的,都隨太子北上了。其中相當部分人,按照藩附的義務,將直接回到父兄的舊族、部領中去,招募族人勤王。

其餘的,便由我不可告人目的,而提拔起的那位吐突承暉率領,隨我南下,這些人本來身手就不差,又經過戰陣的洗練,都作爲骨幹充入新編馬軍,與解部並列。

因此,當下重建後的全新內營,體制又不同前。

分爲內團、外標,內團還是重新選軍中忠貞健勇之士,兼以地方官健忠良子弟爲頭目,也兼內仗班。

而外標則另成一體制,因爲有青城的前例,陸續有些劍南道的所謂“豪傑義士”什麼的來投效,甚至還有遠至山南、河隴的一些存在,雖然目的、動機和緣由不盡相同。但這些江湖中人,往多桀驁不遜,多有不習慣軍規內儀的,如果不願意受嚴律管束,直接派入軍中只怕要出亂子,便以內營外團的形式另行管理。

一般只要身手出衆,身世家系沒有太大的問題,就可以在裡面掛上號,約束較少,行動自由些,將來要想從軍入仕,或者退出歸隱的有充分選擇的餘地,用寬鬆的管理以招攬人才,也是慢慢變相考察的意思。

內團、外標分做五番,番下又分若干班、隊、什。

皆爲宮內省和殿中省、內侍監依需要調遣,平日稽覈考功等事宜則歸龍武軍管理。

因此,其中不乏江湖屬的上號的人物,在我手下聽命,也不用太過擔心,別人想不開來冒死刺殺紜紜。

當然了從軍就另一回事了,比如青城的那些年輕子弟初來,最缺少的就是軍隊的紀律和行走宮禁的規矩,有些本事又容易年輕氣盛,私下不怎麼看的起那些赳赳武夫的,不免生出些事來,不好好的整治一番,實在對不起自己,況且這也是爲了將來的治下威信著想。

所以我把他們先分下去編入各營操練戰陣格鬥搏擊,對照優劣長短,用那些新加入的人手,演練偷營與反突襲,特別是針對高手襲殺的合擊戰術,與新練那班長槍短鉤弩標網繩協戰、圍攻戰術,也是培養協戰的默契,畢竟戰陣之上不比江湖爭勝拼鬥。

只是這麼一來,那些青城門人雖然本事不錯,也沒遇過這麼麻煩的,被折騰的灰頭土臉的叫苦連天,有些向師門告訴的,那得了封賜的青微子倒是笑咪咪的一句“軍中理當令行禁止,盡全憑大人發落”就撇清干係,把他們全給賣了。

於是我乾脆變本加厲,經常都讓那些人,編和隊伍相互摸營襲營,以檢驗成果,於是到達成都以前,每駐一地,除了夜裡天天要留人警戒的外,無不是被攪鬧的雞飛狗跳的,那小楊也參合在其中,倒是混的不亦樂乎,幾乎每個營盤都讓他摸過。

也有一些接受不了我的方式,有所反彈和異議的,也被我振振有辭的大道理給堵了回去,

“我們是軍人,軍人學的便是最有效殺人技藝,不需要好看的花把式”

“什麼,受不了,受不了還來從軍幹什麼,建功立業要真本事的,吃不了這苦,就滾回去吧”。...<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32 PM

第八十一章

密集的咻咻之聲大做,寬闊的場子裡,各色人等挽弓長射,人型草垛上箭只密集。那是步射、平射的選場,屬射聲營主持的。

“這如何品評”我指點左右。

“分各色長、短、角弓還有弩機操法,百步試射長垛30發,而不出第三院(最外環)爲合格”。陪行檢視的射生校尉方仲均正色的應答到。

“此外,還有軍上所立的遊射(繩牽活動靶)之選,十發不落一失,可爲什長備,多中頭首胸腹,爲上等,可爲番頭”


“這不已過鄉貢的標準了”我反問道“正是,因爲可選良多”兵曹尉陸少裔接口道“還有角力和拉舉之試”

“一石三鬥,甲等,過,下一位”,捧這名牌的老軍中氣十足的唱道大門口,數架滾輪面前,幾列成隊的人排了老長,正滿頭冒汗的氣沉運臂,將面前繩牽的沙袋,吱吱啞啞的奮力拉將起來。

突然北角傳出一陣喧譁。

我注意到,其中一陣的射場,一片叫好聲餘音未落的,那幾行挽臂搭弓試射人中,其中有人撥絃如飛,搭扣放射如天生臂使般,讓人覺得,嫺熟的很有些韻律感,已經一連數箭都射在輪車滑動的草人頭上。

“恩”拿來名單,我圈點了名字,泉勃泰,營州高麗人,有些驚訝,卻也沒說什麼“讓他們到程押衙那裡報備把”。

“另外再增一射速試”我想了一下補充道“以一刻發矢多者計,合用,多中者爲優進”“是”有快步跟隨虞侯記下了。

又來到另一陣。

呼喝連聲,汗牛充棟的那是翹關(舉重)場的,多是肌肉迸漲的赤膊壯漢等短跨櫝頭揮汗入雨,不時有人大喝一聲,將碩大的石鬥摔在地上,震起一片塵煙。早有校尉溫瘍迎了上來。見到我等一行,那些面紅耳赤,筋肉糾結的漢子紛紛學著曲膝行禮。


“這裡有跳蕩(突擊/ 前鋒營)的選士,以提、平、抱舉三石力爲合格,四、五石爲優異、授什長、番頭”顯然上發足了一身汗,臉膛微紅的溫瘍介紹道,我點點頭,前鋒營的將士,堅甲重兵,講求的是勇力,能夠披堅執銳爲首衝鋒破陣。

見他身上的包布又些溼潤。我道:“不過你也是跟我的老人了,在駱谷一一戰落下箭傷未全,還是不要太使力,我可不想賊軍沒要成你的性命,卻在這裡勞累趴下了。”

“謝軍上關懷,不過某家粗人一個,躺了這些日子,骨子早發癢了,要鬆活鬆活才舒坦的”他滿不在乎的說。

這話說的我等一干笑起來。

再看了中壘營的傢什,那些專使輜重士兵,則是將整捆整捆的箭只,放在牀弩的大斗裡壓實,用轉輪拉上二指粗夾了鐵線的牛筋弦,卡緊筍簧,旋走瞄射,不時砰的一聲,在空氣中帶出一道道密集的弧線。

或是熟練的拆卸分解,裝運上牛車,再組裝架設,絞弦上盤。裝上特製的輪架,就可以拖運過程發射。這是按我的意見簡單改進過的牀子弩(又稱絞車弩),又名爲蜂巢弩。

除了各種集束的大矢巨箭外,還可以在推鬥裡,換成大量碎石或者大塊滾石、擂石,散散的拋射出去雖然沒有什麼準頭,但一樣有殺傷力。


還有拋車,即所謂的拋石機。以槓桿原理用人力或者畜力拋射巨石或者燃燒物的操作。雖然龍武軍原本是純騎兵軍,但重建的序列中,我還是要求他們熟悉這些,還把成都府庫存的全“借”了出來操練。

由於接管了節南節度使的成都大營,留下的錢糧簿籍營帳設施相當完善,交割了以後,於場地和設施都是現成的,倒是省了我許多事。

最後到了新營,初步選好的新員,正在對各種兵器適用的訓練試,各色長短槍槊刀劍牌架一應俱全,錯列層層排的井然有序。

大汗淋漓新卒的十人一列,在什長的喝罵下,參差不齊挺木槍朝前猛的衝刺。不時招的隊正、伙頭的呵斥“苯材,扎個鳥勢,放低手啊,斜頂腿啊,捅個馬總比捅人輕易……”

“顧左右間疏,太開了都是縫隙,莫不成想讓人衝進陣來,你還有命沒……”

“一羣瘟雞,別和個擠做一團,……傻才,你拿的是槍,不是柴棍,橫舉的,一轉動就拌了左右”話音方落,嘩啦一聲哎呀呀呼的倒了一片,還有主官校尉黑著臉逐一猛踢屁股罵罵咧咧的聲音“一羣瓷錘子,都給爺起來”

“瓜鬆的娃的,眼色顧著左右,別跑出隊了,莫使人專砍你個”

“拙貨,太慢了,想後人捅你的腚嗎”

砰的一身,又事有人舉著木排,堆撞在一起的聲音,惹的當值的營頭火起,又是一陣狠狠訓治。

另外還有一些則是新增加的名目,比如反揹著手對著斜坡做兔子跳,謂之有氧運動,只是不時有人氣力不接,滾倒拌翻一大片;或是在奔躍仰伏,閃避飛射的無頭箭,不時有人粘的白漆點點,被營官喝出場來,都是另有他用的。

見了我前呼後擁的過來,引得一片注目,有些忘了手中正操使的傢伙,又是一片人仰馬翻的小小騷動。

這些情形,卻也是在意料中的,雖然兵曹和營官面上,不免有些掛不住,我也沒說什麼,畢竟看起來,這些身體素質和精神勢頭,還算合格的。

轉而問起一些其他的事情“成都到大散關,到金州兩線的糧料使辦的如何了”,有倉曹尉尚均常“已沿驛布使周全了,第二批也在路上了”……

(唐代大軍出戰,於沿途、沿江等交通便利之地,設立倉儲點,以便就近補給,類似於現代的兵站,以軍糧使,糧料使、軍需院使等名目管理,大散關的衛部,就十一個重要的中轉點,置有軍需院使,屯有數州之用備用)。

又問了法曹尉言勳的差事……


說話間,就到了模範營,擴建的新軍中,借用了類似後世蘇聯“看不見的部隊”的方式,每軍以第一營,號爲模範營,由一路拼打下來的老兵爲主體構成,每營以第一團爲老軍模範團,如此類推到隊、夥、什以下。

相較其他部,配備待遇具高一等,每晚還要強制上課掃盲,由包吃住招的來的夫子們,輪番授字講書,偶爾也講些簡單的戰例。

做爲軍中骨幹來培養的,爲一旦有需要,可以迅速擴充成更大規模的建制兒準備。每級建制的主官陣亡,也可以迅速補替之。

其口號也極有特色“沒有最強,只有更強”紜紜相較其他地方,模範營的營盤森然嚴整,捉對纏鬥在一起,看似沒命的撲打踢斗的正是這些老軍們,優待的同時,他們也有壓力的,自從新定的訓戰考成法,達不到相應標準的,就要降級使用,甚至歸到新兵義勇一列的待遇乃至踢出行伍的。

最讓我滿意的,是他們心少旁騖的態度,並不因爲我等主官的到來,而手頭有所鬆紿,或如新軍般有所慌亂或亢奮。除非命令,否則甚少不受外物的影響,這纔有一點鐵軍的初形。雖然這放在平常裡多少也算是不敬,但我不是那種在乎形式主義的人。

建立一隻合格軍隊,特別是冷兵器的軍隊,要做的事情其實很多,首先是操練,根據本朝的馬步操典,新募的軍卒,首先要無差別的進行隊列,行進,槍、矛、刀、斧、牌、盾、弓、弩、長短遠近諸軍械多兵種使用等基本訓練,然後按照訓練中的表現和特長,分配各軍再專門訓練。首先善騎健力的人被分出來充入騎軍,然後按表現和長處分屬槊隊、刀牌、步射等各軍,最後剩下來的就進入中壘營擔任類似工兵輔助工作。因此唐朝軍隊各軍種一般的通用性是很好的。

基本歸總爲以下五類:

第一,練耳目,審金鼓,辨旗幟。

廣闊戰場上,不可能聽得到將帥的聲音,亦看不到書面的命令,各作戰分部、每一位的兵卒的行動,除了傳令兵給各分部指揮官送達統帥的複雜指示和命令之外,其餘規範化、例行化的命令,全靠金鼓和旗幟來指揮,夜間則加上火炬。

這可不是民間藝人說書時所講的那些擂鼓而進,鳴鑼收兵,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那麼簡單。旗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指揮信號體系,其內容之繁雜,絕非旬日之功就能夠學會,往往須數月時間,一支新軍方能練有小成。

旗幟有兩種功用,一爲標識,二爲指揮。光標識就頗爲複雜了。

帥旗,亦稱纛,爲標識主將所在位置,也是戰爭中全軍的指揮中心。帥旗在,則主將在,全軍猶存;帥旗倒,則主將亡,全軍崩潰。在全軍將士心中,這杆旗幟具有無可比擬的神聖意義。帥旗在正常情況下都佇立不動,並由最勇猛的戰士持握,以穩定軍心。一旦帥旗移動,則往往意味著戰爭中重大而關鍵戰術行動的開始;或者對陣雙方的帥旗一進一退,標識勝負已分,追殲和逃逸時刻的來臨。...<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32 PM

第八十二章

可以說帥旗是支撐全軍將士繼續作戰的精神支柱。舉個極端的例子,即使主將猶在,指揮中心完整,只因某種特殊情況,如大風颳倒帥旗,都很有可能導致全軍士氣瓦解,變爲一邊倒的敗局。這樣的戰役,歷史上確有其例,如淝水之戰等等,因爲在激烈拼殺的戰場上,其他分部的將士們,並不知道主將本陣的情況,只能遙望帥旗以確定主將和指揮中心的存亡。

除帥旗之外,每一分部亦有自己的旗幟,作爲該部標識。根據級別的由高到低,旗幟也由大到小。同級單位則以旗面之色、旗心之字、旗幟之邊、旗杆之帶來互相區分。按兵典,一般按照四方五行之色,中軍爲黃旗,前鋒爲紅旗,左路爲藍旗,右路爲白旗,殿後爲黑旗,然後再以字、邊、帶來表示各自的上下隸屬關係。只要是熟練的軍士,一望旗幟,便知是哪一部分的弟兄,亦可避免在戰場上的內部誤傷。

各分部的旗幟亦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是他們存在的標識。各營、各隊、各什、各伍等,往往即使犧牲到最後一人,也要死死保住本軍的旗幟。因爲上級軍官或主將指揮,亦不可能細察到每一分部,只能觀覽旗幟,確定其位置和狀態。在他們眼裡,旗幟在,該分部猶在,旗幟失,這一分部就算不存在了。本朝太宗更是規定,“凡失旗鼓旌節者,全隊斬!有功準贖。”故而某部若軍旗被奪,將士們往往拼了命也要再搶回來。

指揮更爲複雜。


旗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顏色、不同級別的旗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揮動手法,還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場合。

應旗。

上面說到,中前左右後五軍,分別以黃紅藍白黑五色標識。主將要調動某軍,升某色指揮幟,某軍見到須立刻豎起本軍旗幟,以示“應旗”。表明該部已做好準備,隨時聽從主將調遣。若全軍行動,主將同時升五色指揮幟,各部須同時應旗。應旗亦還可以細分許多種,如逐級應旗,分步應旗,全面應旗等,這裡就不一一詳述。

進擊。指揮幟點向何方,應旗部隊就向何方前進。而這個點的手法,更是多種多樣。高舉,意味著緩步前進;低垂,意味著跑步前進;數支指揮幟相交,意味著受令部隊合隊;數幟分開,則意味著展開隊形。等等,不一而足。

行軍。行軍時,前哨掛一高招,即長竹竿上挑一面小旗。以顏色確定遭遇的狀況:樹林舉青旗;水澤舉黑旗;遇敵舉白旗;山險舉黃旗;煙火舉紅旗;依次向後傳遞情況。這僅是最基本信號。舉起高招的數量、高招揮動的手法,加上剛纔所言的顏色,分別表示林密、水深、山高、火烈、敵軍人數、敵軍態勢等各種情況,非常複雜。


據兵典,光旗幟一項,其基本手法就達數百種之多!尚不計其他特殊手法。

鼓點。

雖然擊鼓就意味著命令前進,不許後退。但其中亦有很多內容。鼓點緩,慢步挺進;鼓點急,跑步衝鋒;以“擂”的手法擊鼓不止,立刻猛攻;所有軍鼓同響,鼓聲大作,拼死進攻,不勝即亡。以上也只爲幾個大類,其中有許多更細的手法,包括在隊列運動時,也必須有相應的鼓點節奏配合,除視覺外還給予將士們聽覺上的提醒,免得部分戰士在沒看到旗幟時,通過鼓點也知道長官想要他們去幹什麼。

鳴金。

鳴金一聲,各分部停止行動;鳴金二聲,各分部退回原地;鳴金三聲,各分部轉身,向相反方向行進。此亦僅爲大類,按音節長短、發聲次數、節奏緩急,細分爲許多不同的命令、、、

可以說,要成爲一個真正合格的軍人,僅這耳目一項練熟,就端地了不得!


第二,練隊列,立卒伍,定行列,正縱橫。

隊列爲陣形之基礎,行列齊,縱橫定,隨後才能進行隊列訓練,隊列訓練嫺熟,方可進行從簡單到複雜的陣形運動和轉換。

經常性的隊列訓練,可以培養出堅決服從命令的良好軍風,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軍令如山。

隊列訓練直接練習小分隊配合作戰技巧。人人單打獨鬥,那是一場毫無水平的低級械鬥,即全面混戰;全局性的戰陣組織和籌劃,只涉及到主帥參謀等少數幾個人;局部戰區的勝負,小分隊的組織配合非常關鍵,而一些關鍵點上的勝負,往往對整場戰役的輸贏產生重大影響。真正的精銳部隊,是以小分隊爲基本單位進行作戰的,誰突前,誰殿後,誰護左,誰遮右,誰近身肉搏,誰彎弓引箭,都分工明確,且相互間日日生活在一起,手足情深,心有靈犀,配合默契。戰士們放心地把自己的後背、肋脅等薄弱處讓給戰友保護,自己一心一意地砍倒眼前的敵人!他們非常放心,那個白天跟自己在校場上流汗苦練,晚上回營一起罵軍官、談女人的弟兄,絕不會辜負自己獨自逃跑,除非他已經陣亡!這樣的小分隊,如一頭頭紅了眼的虎豹,不顧一切地衝入敵陣,攪出道道裂痕,而這些裂痕達到一定數量,敵陣其實就瓦解了。


隊列訓練更是各種軍陣的基礎。唐朝雖不像西方古羅馬軍團的重步兵那樣把密集方陣優勢發揮至變態的程度,甚至每一步節奏都有講究,但軍陣排列和各種戰術配合卻更加多姿多彩。發展到唐代的陣法已經研究到非常精深的程度,最有名的就是本朝開國名將李靖李衛公的六花陣、徐世績的五色陣等等。

而且軍陣尤重一個“變”字,同一陣對馬軍、步軍、弓弩自有其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軍陣的變化,必然以隊列的曲直方圓、離合聚散爲基礎。隊列練不好,軍陣的排列和轉換,就只能是一團糟,不戰自潰,未開打就輸。

第三,練體力,練拳術。

軍隊尤其重視持久力,一觸即潰、一衝即垮的戰役畢竟不多見,局部或全局陷入僵局乃意料之中的事情,體力能堅持更久的一方,將在這些時候取得優勢。長跑就是一種簡單使用的好法子。

持久力與下盤沉穩呈正向相關,這是歷代軍事家總結出來的經驗。但僅此還不夠。靈活、敏捷,亦爲戰爭所需,而軍中更選擇了一種在民間流行甚廣的傳統活動——拳術,來增進戰士們這些方面的能力。以拳法著稱的少林一脈,因此與大唐之軍隊結下了相當的淵源。

第四,練武技。

也就是馬、步、射、水等各兵種的戰士們習練手中武器,提高砍殺技巧。不同的兵器裝具,其中之訣竅更多。

光唐軍的格鬥兵器有長短之分,就長柄就主要爲槍朔。其中又細分漆槍、木槍、白杆槍,樸頭槍等幾大類,漆槍即馬槊,及馬身等長,短而揮刺靈便,上面有漆油浸嘖打磨加工過,不容易沾血打滑,利於快速的穿刺拔插。木槍即傳統步槊,槍桿長兒槍尖短圓,便於先敵刺殺。白杆槍,整根的白蠟樹,質地堅密精巧,爲禁軍專用。樸頭槍爲執金吾使,槍頭短兒有長勾爲執法用。軍中標配是基本人槍一杆。按照使用的套路又有大槍、小槍,硬槊、軟槍之分。

據說槍桿要是按實戰軍器的要求來種植,必須從白蠟樹苗只有一米高時就開始修剪,不允許長任何側枝,只能保留樹頂的很少的幾片葉子,爲的是限制其生長速度,並使樹幹筆直。當軍器用的杆子不可種在山上任其亂長,要時時關照著,萬不能長蟲,一受蟲害就留下疤了,還不能種得太密,如果光照不好,就會長彎。一片向陽地,種上一百根,十幾年關顧下來,能成得了三十根材就不錯了。

上述兵用槍以外,還有一種武將專用的長刃鐵槍——稍,在軍甚爲流行,本朝開國名將尉遲敬德、程知節(就是演義說書裡的程咬金,歷史中他使的可不是那三板斧頭)、李元吉等都以善使槍著稱,另一位著名的尉遲敬德更是有空手奪稍的絕技。

陌刀是唐朝特有的兵器,長擊短接皆可適用,刀形似劍,雙開刃,前鋒略寬,連柄可長一丈,重15斤,兼有近戰刀和槍的功能,爲古代特有的斬馬劍,在安西軍中配備最多,有專門陌刀軍的建制,陌刀兵介於槊兵和刀牌手之間,對付安息、大食那些輕甲甚至無甲的沙漠輕騎兵有特效,基本是人斷馬斷的。

在《衛公兵法》裡爲弓弩手的配置,箭射完後,可以接上刀棒近身搏殺。陌刀攻守皆犀利,但對士兵的身體素質有嚴格的要求,因爲陌刀前重後輕,不象前後一體槍槊那麼好使,要求穩健堅實的下盤和健長的臂力,才能比較好的控制兵刃,確保戰陣衝殺格擊的持長和穩固,而且作爲重兵器,揮動起來要比普通刀具慢而費勁,

短兵主要是刀,常用的制式刀有四類,除了陌刀,還有儀刀,有細刀、長刀、儀刀、銀裝長刀等名目,精工華美,多是禁衛宿衛充羽儀之用刀,鄣刀爲普通官員專用配刀(唐人尚武,文武皆配刀以示風尚),但多不開刃唯裝飾之用,樣式不定。橫刀,就通用常說的大刀片子,但較後世要窄長的多,一般只有三指到四指寬,爲大量裝備軍中爲士卒之配刀,市面上也可以流通購買的。

一般士卒的備具爲: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礪石、大觽、氈帽、氈裝、行滕皆—等等,其番上宿衛(警戒宮廷)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

依《唐律疏議》卷八-衛禁律“諸宿衛者兵仗不得遠身”,所謂兵仗者,謂橫刀常帶;其甲、矟、弓、箭之類,值勤不帶在身上或者遺失爲重罪。

此外還有劍、棰、鐗等配備,唐代劍較爲簡單,無固定制式,但多刃寬而長,對使用技巧要求比刀高,因而多是有一定身份的裝飾。

棰、鐗等爲專對付堅甲重鎧之重兵,故又稱破甲鐗,另有爲騎兵所使的斧、啄、鉞等馬上操使的重兵,但不多見,也不是制式裝備。

說是十八般兵器,但用的最多的主要還是刀槍劍棍。

其他另有弓弩牌盾等諸多戰具。光步軍刀排手用的排(盾)也有六種之多。不同的制式兵器不同的兵種,要求不同的技藝和戰術。...<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34 PM

第八十三章

第五,練膽氣。

此屬於精神和意志訓練的範疇,雖看似較虛,卻極其關鍵,是區分精銳部隊與普通軍隊的一道真正的分水嶺。

在戰場上面對面地拼殺,勝則生,敗則死,對於人的精神考驗往往比體力、技藝考驗更重。膽氣不壯,則心怯手軟,空有一副大身架子,一切武技亦無從發揮。真正的優秀戰士,不是看其他,而是士氣旺盛,鬥志昂揚,意志堅定而持久,關鍵時刻能夠頂硬上。能做到這一點,即使體力稍弱,技藝不足,亦能夠打敗各方面素質強於自己卻士氣低迷的敵人。



想想當初我統帶了羣殘兵敗將是怎麼混過來的,真是汗顏。。。。。

因此我不惜採用一些速成的被稱爲變態,甚至要擔罵名的一些法子,反正那句話說的好,死別人家的孩子,咱不心疼。早年玩三國什麼的戰略遊戲,看一堆數字打來打去的就覺得不過癮,現在有貨真價實人給俺做試練素材,不好好運用實在對不起觀衆了。

當然了,依我懶散的性子,自然不可能學諸葛某人鞠事必親的,只是照例召集手下開個擴大會,討論計較個方案出來,逐一分派妥當就讓大家放羊去自由發揮了。


平時也就應景點個卯,查看些進度,偶爾再裝高人指點一些,也就混過去了。只是這幾天而比較特殊。

望見模範營的狠拼之勁,雖是木製的傢伙,卻也攪斗的頭破血流的渾然不知,直到無力以對了,才讓人擡下去。主使日常訓做的兵曹的陸少裔,同樣是亦是嘆然不已,這位主將大人雖然不大喜歡理事,卻著實有些讓人自愧不如的手段,用他常說的話,無非就是賞罰運用之道。

“用殘酷的紀律和訓練塑造之,用榮譽和武勳激勵之,用優厚待遇安撫之,軍初成亦”當初議定訓戰考成之法,這般大道理,冷不防從那位大人口中說出時,已經見怪不驚。

雖然軍中自古令行禁止,不乏苛酷殘忍之法,但到了這位大人手中,全成了小兒般的手段。除了不奪性命外,其淘汰率和受傷率之高,饒是多年的行伍,亦要匝舌的。

況且在日常做訓之外,這位大人還隔三岔五的總能變著法子,鼓搗出一些突發奇想的名目折騰士卒。

諸如以挖掘潛力爲名,夜半三更專選的最疲態的時景,領了軍將們突擊炸營,反應不及睡死如豬的就是被逮做一頓暴打。

或曰三更突然鳴鼓集合,限定極短的工夫人馬穿戴齊全,再摸黑行進,急速拉練上二十里。在亂魂崗上修築工事,直到天明狂奔跑回來,落在後若干名的人就覈減當天的口糧,等等。


數不盛數可說是殘酷,甚可被罵做是滅絕人性天倫的法子。

還美名其曰,培養臨機應變之道。

最要命的這位大人還有一招,達不到要求的核減飯食配給,這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特別是飢寒中苦熬過來的人,雖然不乏叫苦連天的,卻在填飽肚子的壓力下,不折不扣的努力做到最大的極限,

雖然有人言不合常例,酷虐將士的情形,不但鬧起事來,還被人以苛兵致變的名目,捅到太上那裡。那位大人也沉的住氣,只是說了一句,“戰場上什麼事情不可能發生,死掉的人是不可能講常例的,至少現在你還活著,就足夠了”,在太上那裡舉了原北軍之糜爛,怯戰不力爲前車之鑑紜紜。就將大多數非議堵了回去,還順勢踢走了好些個礙眼的樁子。

底下也不是沒有試圖偷懶投機的,結果中軍教導營那些人,整治起來也毫不手軟。受不了想跑路和試圖抗拒的結果更慘,一入軍門,終身受制的,也不處決了,直接送進苦勞營,在鞭子棍棒下進一步充分改造思想鍛鍊身體去了。

連這種細節都想的周全了,實在讓人很是服氣也很是灰心,當初還有些自持身份,只是看在拔起半途的知遇的分上才當了這個差事,現在實在是沒什麼好說了。

只是這一切,最後當罵名的,還是主訓作的自己,自從因京師官學的經歷,被那位大人看重後,“陸大閻王”“陸黑棍”“陸狗頭”的這個黑鍋就已經註定背定了。

又衝過一列軍士,胸腹腿腳都扎著沉甸甸的小沙袋子,領頭的團頭、隊正身上顯然要更多一些,一邊狂奔,一邊還有餘力不時高聲號喝道:

苦不苦,

想想家人不受苦,

累不累,

家鄉父老正遭罪”

僅寥寥數語,卻已是深得人心。

故此雖經歷了種種遠非常人所能想的苛苦和的非人的待遇,雖然有叫苦連天的,卻是仍有不少人堅持了下來,對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是難得少有沸怨的。

只是想起那位大人當初的原話,還是有些鬱悶,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董存瑞。

按照那位大人的說辭, “紅軍” 這東西,雖然不知是泰西哪國的部伍番號,但這轉戰二萬五千裡的行程,雖然不免有些誇大之嫌,但也是了不得的成就。

只是那董存瑞不知何方神聖,但顯然也是個堅忍不拔著稱的人物,可與轉戰萬里並稱的功業,而且還是貌似華夏的姓氏,不知出身南陽董,還是沙州董一族。。。怎得沒聽說過。他的頭腦卻越想越遠,糾結做一團了。。。

另一邊,環城的馬道上,煙塵滾滾中,浩蕩的一大羣人正在馬拉松長跑,攪起的塵煙滾滾,已成了近日來的一道風景了,道是找了不少觀衆。這便是新法選拔士卒的第一道關,沒有好的體能和腳力來當兵,無益送死罷。後面有兵曹的值官,騎馬執棍,緊慢跟隨著,想偷懶取巧的,便揮抽上來了,幾輪下來直接就汰下了許多身子骨不行的。當然頭十名優勝的,也有酒肉獎賞的。

考慮到許多流民可能一路餓了下來,肯來參加的,都給碗粥墊墊肚子,因此幾個招兵大棚下,一直是人山人海的。

其中不免也夾雜著蹭飯吃的閒漢潑皮什麼,不過軍中也不是好混的地方,第三次再來的時候,有眼毒的軍士,馬上挑出來一頓暴打,拖出去,另有地方招呼。


“又一個,被打出來的”

遠遠也有不少看熱鬧的鄉人,議論紛紛。

“這些日子可不得安寧了”

“那是皇上的人在招新卒”

“好好的禾苗田地,都踩踏壞了”

“瞧你這張嘴,那些老爺都不敢說什麼了,你又討什麼嫌”

“反正佔用的田畝,都給償金”

。。。。

“可還有選官的,要求可是嚴了,要會武藝文章還有韜。。。什麼來著,就算想從軍當個兵頭,也先要會爬山跑路的”

“那些北邊逃過來的人,都是打破頭的往裡鑽,那個拼命勁真是嚇人啊”

“反正是吃皇糧,說不準還能見得皇上,那老了也可以向孫子誇了”

“這是,你家的小子身板,我看也壯實,聽說去年追那你家對門脫走的驢子,也一氣跑了二十多裡,何不去試試”

“只是人家盡招北邊過來的人爲先。。。。”不理鄉人的調笑,這老漢卻開始有些動心,嘀咕著家裡三個小子都沒成家,取媳婦的彩禮老辦不出來,要不咬牙去一個,能成的話好歹也是在天子眼皮底下吃糧辦事,今後家裡見了鄉里那些差頭、裡保、秀才、老爺們的,也可以仰著頭說話了。

“聽還招百工技藝的人,說是去了就管飯”。。。。

“你說說,這軍中召醫工鐵木泥瓦匠士,怎麼就連織戶、藥工、廚子、還有相士什麼也要”。。。

“甭說了。。。

“聽說這位大人到了成都以後,潑皮無賴還有浪蕩少年抓了不少”

“還公開招募亡命,非十惡大罪,都可報效國家來減罪,只是全送進營沒了消息。你家終日閒蕩的那號可要小心著點。“

“據說,只是因爲那位大人說了句,軍中不養閒人的,就有許多人倒黴了”。

腳步又緊了些,卻是無心多聽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09:35 PM

第84章 新軍

就象某人說過的,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衆多無論年齡還是資歷都在我之上的人,秉禮持恭的時候。想想另一個時空可憐渺小的我,也許就象一個小小的水波,已經瞭然無痕了把。前呼後擁的站在營盤中,俯仰那些面孔衆生紜紜,前程身家盡掌在手,各色的表情或驚或畏或羨慕或仰慕,變幻著讓人很有成就感的色彩。

我甚至可以看見一個顯眼的光頭,在一片海吃好喝的璞頭髻巾的人羣中晃盪,甚是惹眼。

恩,什麼光頭,我不由心中詫異,那些傢伙怎麼搞的,把和尚也給招進來了。

招過來查問,說是利州過來的小和尚,自小就在天均山上的,因爲師傅老的死了,被新主持打發下山投舊,卻丟了信文,因爲看起來不象正經僧人,又無文堞掛單,倒是無人施給供奉的,因此已經半飢不飽的餓了幾天。


原來只是聽說這裡有白飯食,便趕了過來。雖然說也不知道是那裡的野狐禪,不過身板還算健實,相教他人吃飽了倒更有幾分力氣。跑起路來也是飛快的,留下來好吃了一頓。

“你有什麼技藝”我饒有興致的問道。

他年紀很輕,一身有些破舊的青納衣,倒是收拾的很乾淨。

見了我們這羣看起來頗有身份的問話,顯然有些不知所措的好是一會。

侷促不安搓搓手,摸了摸腦袋才說“小僧……恩……小的懂些拳腳,還會夾蒼蠅”,卻是周旁轟的一聲笑出來,領來的營官覺得面上有些不好看,趕忙道了出原委來。

原來,卻是伙房的廚官,發現他飯量極大,而且無視葷素的,只是吃飯時有個習慣,老喜歡用筷子驅趕蒼蠅的,結果收碗時,發現他坐的地方蒼蠅堆了一小堆,都被用筷子頭敲下來的,遂呈報上上去,被強留了下來。

又試了兵器,雙手交拍如飛的,連近射的無頭箭矢都敲的下來,我已是大喜,還真是個寶貝,憑他這手絕技,不就是個活動的密集陣防空兵器,“這裡的飯食怎麼樣”他面上泛起幾分紅光“好吃……恩……比山上的好多了”這就好,也省得我用強的手段。我故意看看他的身板,“不過,你的本事還很不夠啊……”他有些漲紅了臉,聲音大了幾分“我還會……大人怎麼說,我怎麼做就是”

於是直接跳過選士入了親軍。


……

“今個精健壯實的漢子,多了去了”功曹尉劉瑭笑道很是燦爛“標下卻是用不過來了”

“連諸曹的從役都招滿了嗎”我轉頭,卻見倉曹尉尚均常,胄曹尉盧延凱具是頷首,“倒是屬下這裡還有些揀選的餘地,不過合數的不多”一向少言寡語的法曹尉言勳出聲道,我知道他那裡因爲一些特殊的緣故,用人最多的,但自然考覈也最嚴,淘汰的也多,光擺在明裡公開的一攤就夠他忙了。

“那就撥到團練中去,團練滿了,就撥義勇中去,義勇若滿了,就撥民壯,實在不行,還可以作爲役夫,總是精壯的勞力,不能浪費了”

“是”錄事參軍應道我想了想掉頭又對六曹諸官說“附叢的編屬,想辦法再擴幾營把,省儉一點,應該可以供的起,閒餘人的就去開山伐木,做些營建工程,幾個場地營造的也該加快進度了把”戶曹尉諾然應聲。

說起那幾個佔地廣大的所在,他們就要搖頭,當初還有些想不明白我爲什麼要圈佔這些地方,好在這些都是荒棄的艱險難行之地,除了些獵戶,險有人跡的,都圈來也算不上擾民,梢加改造就變成各種地形地貌作戰適應的訓練場地了。現在總算稍微曉得了,我喜歡將士卒放到泥濘水沼荒澤等惡劣環境中去訓練,還要摸爬滾打甚至潛隱上半天的因由了。

“再和成都府裡交代一聲,看那裡還要修繕的。什麼道路水利的,算是軍民共建,兩取其便把……總之人可以多招,但不能白閒著,待到編練起來,將來還可以補備高達夫、伯玉、羅先那裡罷”


……

“陛下恩旨,取成都三府十縣之年歲,爲我軍資用,自當做出幾分實績來,也算安靖地方”衆偌然稱是。“這些日子弄了不少,標下們手中也有幾個了把,明價買賣,若滋擾地方的情形,十七禁律五十四斬不用客氣的”功、法兩曹具應承了下來。

“當然了,將士的分子也給我供足了。外頭那個不長眼的拖拖卡卡的,儘管上門去招呼招呼,事後有我擔待”我如是說事實上要親歷才知道,編練一隻軍隊並不象那些小說裡寫的那麼輕鬆如意的,軍隊是個吞錢極厲害的行當,人要吃糧馬要食草,平日光就待著不動,也要耗費錢糧的。

更別說大軍一動糧草先行,從兵甲鞍馬器械裝具到衣被褥帳等基本的生活用品的配備和消耗。至少要有三個月到半年的預備,而且那還是高體力消耗下的配給,行軍宿營的裝具配備,各種情況下慕耗戰損也都得考慮進去。無糧無備之軍就好比無根之草,什麼時候就散了以市面上隨處可見,可公然買賣的橫刀爲例,橫刀爲早年府兵軍戶所自備,宿衛番上時時常佩,是爲兵土普遍所佩之刀。但與陌刀不同,它不是重兵器,因此私家可擁有,市場上也可出售,但最便宜的也要700 文一口的。

(根據《太白陰經》記載:全軍一萬二千五百人,弩二分,弦三分,佩刀八分,一萬口。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棓二分,二千五百張。馬軍及陌刀並以啄錘斧鉞代,各四分支。其中甲、弩、矛、矟、具裝等“令私家不合有”,軍中平時也不全額裝備,只在征戰時支給。)

北軍因爲擔負皇城警戒,在軍餉待遇和武器配備上是優於邊軍的,但由於羽林軍很少用於前線作戰,儀衛任務較多,所以多裝備比較輕便靈活也更昂貴的鎖子甲和鄣刀、橫刀雙配。這士兵的全身披掛,還要加上軍中儲積備換的,就是一筆天大的數目。

真不知道那些寫YY小說裡的作者們,多數怎麼就一點不用擔心後勤的問題,抓羣農民來甚至不用訓練就可以成軍打天下的。

而本朝的軍隊又有戰時和常時的不同的編制,常時就是一般的軍、城、鎮、戍,營、團、隊、夥、什。再加一個統將爲使,如XX軍使、兵馬使、防禦使、討擊使等等,加上功(人事考績)、兵(訓練整備)、法(軍紀糾察)、胄(裝備維護)、倉(後勤供給),戶(附屬軍匠營戶管理)諸曹,若干參軍、參事,主薄,佐叢主將,就是日常駐軍的最基本運做班底。

於州一級鎮守,不論數量多寡,俱號爲軍,比如雲南軍、昆寧軍、龍城軍、積塞軍等等。

而到了戰時體制,則按照大將出徵獨立成軍的完整的建制。無論數量多少,都分置前後左右中五軍,稱本職,行營置有行軍長史,行軍左司馬、行軍右司馬,行軍判官,掌書記,行軍參軍事若干,戰時主將可以臨機自薦,事後補備,再加上前軍兵馬使、中軍兵馬使、後軍兵馬使,中軍都虞候等等設置。以及奇兵隊/預備隊、跳蕩軍/ 突擊隊等從屬名目。

如部隊編制足夠大,或者是指揮友軍協同作戰,那又在中軍的基礎上還另有左右虞候軍(親軍)、左右廂馬、步軍等名目。如十大節度使四大都護府等重建的左龍武軍,混合了兩種,正編編列亦爲戰時的左、右、前、後、中五軍,各以十部郎將爲正副兵馬使佐領,其中左、右、前、後軍各轄三營,中軍五營,又左右虞侯軍(親軍)各一營兩隊,中護軍(押衙)一團,跳蕩(突擊隊/ 前鋒兵)二營一隊,奇兵隊(騎兵/ 預備隊)三營。

另有其他附屬的長史、司馬、書記、參軍事、諸曹尉、度支使等官佐僚屬若干,依照平時的軍府規模配屬。旅帥以下可由我自酌情調置。

而按照本朝最基本軍事單位——府兵的營制,可以分大中小三等三類編制,三類部隊的地方守捉、團練營一般按下府兵的標準爲小營編約800 員,主官爲折衝都尉或果毅都尉。如河池縣的團練兵。

二類部隊的邊軍、藩軍、鎮軍營多下府兵的標準爲中營編約1000員左右,營官高一階爲別將級別,一類部隊的十六衛軍、北軍還有節度使的牙內兵的營,則全部依上府兵的標準1200人的大營編制,營官比同高兩階爲郎將。其中每類又有若干等細分。

另外還有,特府(1*),爲京畿兩都的五府三衛,以中郎將領之。與北軍、十六衛京畿本部兵,構成相互制衡的力量。


(相較中央野戰軍和禁衛軍,早期的府兵編制俱低一等,建制也要小,少了一級,因此以火長等同前者的什長)基本越接近中央直屬的軍隊編制越大,這是爲了保證對地方的軍隊優勢,以限制地方因爲偏遠政令邊緣化,發生做亂的可能性。

因此,滿編後的新軍全部按照一千二百人的一等衛軍大營編制,約有二十三營又三隊。共計二萬八千多員。

除了我這個總制將軍直轄的外,高適、衛伯玉爲左、右郎將分兵在外遙領的軍隊,加起來,也有近五萬人了。

上述只是作戰部隊的正編,還不算上軍屬的中壘(輜重、運輸)營、救護營、匠作營等若干附庸部隊,以及飛斥、傳繹、糧院等按需要沿途而設的特殊營、團、隊的副編編制。

如若是長途跋涉的遠征軍,還有隨軍保障蓄養畜力的牧營、造夥營等建制。如果是邊軍,則還有屯衛營,負責屯田、守衛,長官稱屯將、衛將等等。

因此一路經營下來,到達成都的人馬,正軍不過三四千,象上述種種衍生的額外編制卻是有一大堆,達到了恐怖的上萬人。

爲此,那位老皇帝倒也很是優遇,特指了劍川四十一州中,最富庶的成都府,爲龍武軍就食之所,今年的第一批收成已經撥付過來,加上劍南節度使成都大營的儲積,倒也暫時夠用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9 10:01 PM

第八十五章

其中,救護營是我最早成立的類似現代意義的單位。一路接戰下來,傷員也積累了不少,那些兼職的兵士也逐漸嫺熟起來,我便連同那幾名徵用的太醫,還有流民中找出來的二十幾名據說當過郎中的,成立的類似戰地救護團的存在。他們雖然條件匱乏手段有限,但至少不用拋棄傷者,一路下來,對穩固軍心,起來不小的用處。

本來軍中就有隨軍醫官的舊制: 所謂「軍人被瘡,即給醫藥,使謹視之。醫不即治視,鞭之。」「諸每營病兒,各定一官人,令檢校煮羹粥養飼及領將行。其初得病及病損人,每朝通狀,報總管,令醫人巡營,將藥救療。」「諸將三日一巡本部吏士營幕,閱其食飲粗精,均勞逸,恤疾苦,視醫藥。」長官稱醫官

安定下來後,也沒有遣散意思,而是就地募人補充,繼續充實和發展壯大,我甚至還打算成立軍醫機構培訓一些人,再分派到前線各軍中去成立戰地救護所的計劃和構想。

還有補訓營,本來而按照慣例,一些本當傷殘而退的軍士,也被我下令留下來,好好勸喻了一番,說了一通爾等是軍中寶貴的財富,怎麼能輕言放棄紜紜,好男兒身殘志堅,更當有所作爲的大道理。

實際上新兵比例太大,我是實在缺人,不願就這麼放過這些有過戰場經驗的。




結果又把他們感動的,那些漢子當場哭出聲來。最後宣佈,這些落下些殘障的軍士能歸隊的歸隊,剩下的也編成一營,號做補訓營,專門用他們的經驗補其不足,教練那些新兵。


也是是物盡其用。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卻是,全軍聞之,無不感而交口皆頌,畢竟時事無常,刀槍無眼的。

後來,又請了行在權兵部的名義,發出徵招令,徵召八州六鎮數十守捉,五十歲以上,已經退役或者準備退役老兵,前往龍武軍報道,(唐《戶婚律》《衛禁律》有規定:男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皆合爲兵)。

雖然最後報到數量其實不多。但當了數十年的兵,能活下來的,不僅僅是運氣了,還有老成精的經驗和本事。這些人不比那些青壯,戎馬一生,最後回到鄉里,往往因爲離開社會太久,除了打戰以外,已經忘記了平常生活和謀生技藝,又落下了傷病,度日艱難,多並不如意。所以,有得到通告的都在第一時間趕歸來了,還有變賣了身家投奔的。

爲了彌補新兵的經驗不足,我能想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那些老兵絞盡腦汁,按照自己所在戰場經遭遇過各種狀況和情形,再現出來,變著花樣的折磨那些新兵,讓他們時刻養成危機感和對應危險環境的自覺。反正我不怕造成死傷也不怕缺少補備兵員。連同那些征戰下來傷殘的軍士只要能爬的動的,都有安排進去,合編做中軍教導營和訓補營。

匠做營,則分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材。」土工的範疇是陶、瓬;金工是築、冶、鳧、慄、鍛、桃;石工是玉人、磬人;木工是輪、輿、弓、廬、匠、車、梓;獸工是函、鮑、韗、韋、裘;草工「作萑葦之器」。長官稱少府將。經過長年的發展,已經有成熟的體制,也相當的全面,因此倒沒有進行太大的改動,只是擴充招收了大量的各色熟練匠人。


還有一些編制,則屬於只有建制和度支,卻有其名不見其人的影子部隊,如清風、明月等。

然後還有那些附叢軍隊服務的,分做若干等的義勇、民壯、伕役。也是選兵淘汰下來的精壯,短暫的編練後,也可以適當的時候,補到前方的兩部三軍去,暫編了好些營。按照等次遞減配給,最底下的役丁只有最基本的口糧配備。再通過戶曹的考績,根據需要和表現,以及建樹再逐步向上遞補爲民壯、義勇乃至正軍,按照對軍隊的貢獻,層層上調獲得更好的配給和待遇,也是沿襲一路上流民等級層次管理的舊法。

作爲從龍保駕的舊屬,所有隨行到達成都的將士,在新編的龍武軍中,就地長一級,最不濟的也是個什長了,加上前些日子賞賜和抄家的所獲,倒也是人人升官發財,皆大歡喜。

當然我也名正言順的藉機很是提拔了些人,雖然多是些微品末流的武官,但對大多數一路隨我白身出道的人來說,已經是值得欣喜,相當不錯的前程了。

加上以中郎將韋韜,在外遙領的左右郎將高適、衛伯玉,騎部別將兼騎曹事解思、倉曹尉尚均常、兵曹尉陸少裔、胄曹尉盧延凱、法曹尉言勳、功曹劉瑭、長史薛景仙、魏方錦,押衙都司程十力、五軍十郎將之聞少名、呂希用、高千里、吐突承琿、溫瘍、餘宏、範佐等原班手下,

這些我一手提拔追隨下來的將屬,也經過陸續的調置升遷,漸漸形成個相對緊密的小羣體。

當然,期間我不是沒有動過搞出個全新軍制出來,然後名垂千古的念頭。但親自實踐過後,很快就明白想象和現實是兩回事的道理,

原來那網絡架空小說裡流行那些三三制什麼的,全是騙死人不償命的假貨,那些一個個作者大大都喜歡跑到古代,隨便亂編軍隊,編出一隻勁旅,全是自己的一相情願,用熱兵器時代的軍隊建制,來生搬硬套冷兵器戰爭中的軍隊,也學現代人搞什麼排連營團旅。連指揮模式都一成不變的套過來,居然還能不出一點問題,在戰場上高歌猛進的捷報連連,那純粹是瞎扯淡。

要是火器開始發展的時代也就勉勉強強罷了,可是純冷兵器時代戰術,那真是鬼都不信的東西,徹底的無語了。


要知道戰爭是沒有什麼好讓你投機取巧的,軍隊的演變是伴隨時代大環境下,軍事技術水平和戰爭方式發展起來。經過無數次戰爭磨練淘汰才逐步完善起來了古代軍制,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唐朝能夠領先世界也正是憑藉這重要的一點,這古代的軍制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至今已經相當的成熟和完善,至少對冷兵器時代來說,可以讓我省了不少事。實在犯不著我吃飽了撐的起去畫蛇添足。

我上書專門面向流民招兵的事情,進行的也是很順利,而且出呼意料的順利。由於有所組織,加上軍隊隨行彈壓的作用,那些流民並未造成太大的動亂,而多數老弱病殘經過這一路顛沛流離,長途跋涉上死的死掉隊的掉隊,能夠尾隨我們到達成都的流民,反而以青壯居多,能夠堅持下來的也都是生存意志比較頑強的人。

而招募這些關中流民加入新重編的龍武軍,也是個減少流民中不安定因素的辦法,將青壯年多被抽走了,若有圖謀不軌想煽動做亂也就不容易亂起來了,這是有宋一代常用的手段。

而且對那位太上來說似乎還有另一般的意義,多用關中來的流民爲兵,也不容易以鄉黨等名目勾聯地方,是可以制衡地方的重要力量,平衡一下局面。因此上奏不出所料,很容易就獲准行事。

由於有一個好身份又能弄口飽飯吃,還有餉錢可以拿來養家人,這是天大的優差和好事,從者踊躍,所以競爭極其激烈,連個馬伕和工役都有人爭破頭搶著做,甚至出現百多人爭一個親兵的名額。而在北川的利州、江油等地,廣設的徵募告示之下,大量的青壯,還在向成都涌過來。

具體的標準是,流民之中以有軍籍軍戶的優先,軍籍軍戶中又以有從軍經驗爲先,要知關中兵,素來爲北衙六軍、十六衛等中央軍的兵源腹地,府兵最盛時,朝廷置天下軍府六百多所,關中府就佔了三分之一。又常年徵發,各類兵役體制十分健全。

即使哥舒兵敗後,也是立即前往最近的繹所就地徵兵。雖然近年來承平,日漸鬆懈弛廢,又經歷了幾番大敗,但府兵的底子還有大量的遺存。在流民中抽檢出來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居然可以達到十其一。這些人稍做訓練就可以作爲新軍最基本的底子。

因此我等竟然根本不用當心應徵人員的素質。反而不得不爲多出來人,追加更嚴格標準,好多淘汰掉一些人。然後通過團練、義勇、民壯、伕役的編制層層核汰分流,連帶著匠戶、營建等各種五花八門附屬的建制也人滿爲患。

倒是在我擴建醫護營時遇上了些麻煩,畢竟那些魯漢子轉職的臨時醫士粗手大腳的,相對女性的周到細膩,不免有所欠缺,因爲到了成都已經收了許多郎中大夫後,我想招些女子來,稍微培訓後做護士,結果卻是門可羅雀,後來調查了才知道,照顧傷員的工作,在地方竟然被訛傳成了招募營伎的性質。

好在本身路上就有臨時僱傭一些婦女看顧傷兵,另外我樑某人的大名和信用還不錯,在那些流民頭目號召擔保下,又有包吃住的條件,所以還是勉強建立起來了。不過這個時代雖然對女人拋頭露面不是很在意,但是女性從醫還是很稀罕的事情。加上軍中什麼都稀罕,就光棍、王老五什麼的東西甚多,反成了最熱鬧的地方。

早前我也知道底下士兵,在流民中不免有些不見光的交易,只要幾個大錢加上些食物就可以了,但我沒有制止的意思,這些都是衣食無落可憐人,這種你情我願兩取其便的事情是沒什麼好禁止的,當然如果有人投告敢用強的,那絕對是嚴懲不貸,要知道這一路下來,因爲管不住自己下半shen就被軍法吊死在路邊的也有好些。

借這個醫護營機會也能解決一些這類問題,因此我讓他們儘量多招點人,就算多出來的人手,平日也可以順便承包一些炊飲漿洗縫補的雜務。將來被服、衣帽廠建了起來,又是重要的勞力。

終於把背景鋪墊完了,我也不說什麼...<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15 01:07 AM

第86章 宇文

我專到醫護營裡看了衝陣未死的劉昌周,據說已經能夠下地行走了,宣慰了一番傷員。當初沒有人會想到他能活下來,死人堆裡找到依稀尚存他的時候,被死人死馬壓的只剩一口氣。身上刀傷、箭傷、骨傷、踩踏傷沒一處是好的,在亂軍交錯的人踩馬踏中留得性命出來簡直是奇蹟。

不過面對這種情況,那些人臨時速成的軍醫和招募來的跌打郎中也無處下手。於是他就成爲我重操舊業練習的一個重要實驗品,也是順便爲那些半調子的軍醫們做個師範,儘儘人事。

幸運的是他主要器髒都沒什麼大的傷害,光清理縫合傷口和包紮引流就費了我大半天的工夫,他楞是咬著牙不哼出來,直痛的昏去醒來,怎麼挺過來過來的,我也沒留心,但最後全身包的個大木乃伊似的一直運到了成都,除了一身恐怖的傷疤,居然也沒落下什麼明顯的殘障。

只是每見了我,就是力請歸隊的,總對恨不能立馬報效而唏噓抱憾的。



正當在營中,撫看宣慰傷員,廉價的收買人心之時,親軍引了營中的醫官正李想鶴進來,正如他名字一般飄逸清遠的中年大夫,旁若無人的拱手一禮“大人交付的事情已經妥當了”,又皺著眉頭查看的好些傷員,因爲興奮重新扯出血水的紗布,毫不客氣的道“大人也該知道傷動醫忌的,這般作爲,還是少些的好”

他現在也是公主府的屬官,我的私家醫官,本來據說是按照師門的慣例,行遊天下天下施藥義診的作爲經歷的,不巧遇上了戰亂淪陷,不得不跟大批流民一同避走戰禍。半途上於職業技癢露了醫術時,被我察覺,便半要挾半威逼的裹脅來,大夫稀缺的,象他這般的人,倒是到手便不可放過了。

後來倒是見識了我的外科急救手段後,倒不大願走了,我許他寬鬆的要求,留在這裡有的素材和條件。


也是個顏色不假於貴的人,很有些杏林傲然權門的風骨,若不爲我露了幾手所震,看見我也是淡然而遠的死清高德行。

眼下依他感興趣方向,正在編寫部類似戰地急救手冊的東西。我時常默寫一些當年受培訓的課程內容交給他。

引到一處小門前,眼光灼灼的接了我口述的筆記去,就不再理我,揚長而去了。

跨得進去,就見一人咿的一聲,卻是多日不見的宇文進。

這個宇文,本被熊雷那一擊雙腿盡折,太醫們都說是要廢了。又是個閒氣的將校,人本是最現實的,特別是親從舊屬被我以各種名目分置打散後,留在中軍中壘營裡愈發冷棄了,倒也有自暴自棄的心思,還是我處置劉昌周的前,拿他練手,給鼓搗個夾板,激他用了,才穩定了傷勢。只是傷眼見漸愈,變的愈發沉默寡言。

顯然未想我來見他,腿上的夾板剛去不久,發須累了老大一茬,尚在場院裡活動。

“看起來精神很好啊,宇文”我招呼道“又長了些肉了”


顯然這話很有些效果,“某要多謝大人不棄了”看他猛的噎口氣,才滿臉不爽的傾身,例行見禮“你們底下做的那些事情我不想再多說,有興趣出來謀事做嗎”我俯身尋了位置坐下,毫不理會他的表情,單刀直入。

他手上的扶仗一頓,冷笑起來“你安敢用我,就不怕我使些狀況的”我淡淡道“怎的不敢”

輕輕拍了拍手了的微塵,“敢用你自有不怕的手段,我是不太喜歡你這些世家子弟,但不代表我不能用人”

“不記過往,大人真是好氣度啊……”他嘴角抽動了一下,卻是笑不出的意味。

我左右看了舍內的佈置,總倒是個正八品的武職配給了獨間,但看侯收拾的就不那麼的上心了,顯得很是潦亂。

“要知道你這類人,因爲出身優越,仗父兄的餘蔭,自以爲處處高人一等,有些心思卻想這怎樣排斥他人,根本缺乏爲上者的氣度和心胸,爲將五德,禮義仁智信,你能得幾分”

“卻不知道天下哪有永遠的世家,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寒門,居上自傲的富貴,又能持續的多久,遭遇大起落後,就不知道進退了”

顯然很是不習慣我這種訓教的口吻,卻是滿面大便的冷的很。

“如果離了這些天生條件,你又有多少於這亂世自立,堅持下去的本錢”我繼續文火烤他“我懷疑啊”。

……

“你……到底又想怎得”看他的表情,顯然仍是不信我要用人,反懷疑我有心拿他整事,立個典範。

我做深沉的嘆了口氣,“可笑啊”

“依我的位置,但要對付你,我儘可有的是機會,也用不到親自麻煩的,自然有人揣度上意的,根本無需格外示好或曰可憐你,行此多此一舉”。這話說的他臉上有些掛不住,卻默然不語。

“只是可惜你那些勾計倒算的才學,不能使在功名建業上”我再激他一下之後,轉身就走。

說到功名事業,他面色依冷,眼光中還是難以自覺的抖了抖。卻是沉默了半響。直到我踏出房門。

“你還敢給我機會嗎”口氣卻緩了下來,卻是有一絲難以抑制的酸楚辛澀。

終還是動心了畢竟象他這樣出身很有優越感,又有野心又有心計的人,真要默默無聞籍沒一生,比殺他還難受的。

“不用激我,國家危難,正是用人,我不想浪費錢糧養閒人。我也不指望你什麼感激莫名,或者誓死報效什麼的,只要給做足本分即可,至於你想使什麼小心思也隨你,既然敢用你就不怕你的翻覆”。

我有些玩味的看著這位曾經風光的世家子弟。

“只是別告訴我你多年沉浮人事,最後只是想就這麼籍籍終老”


他臉閃過奇特的表情,眉眼抽了抽,終放下了架子,鞠身行禮。

“屬下早年不明事理,多有冒犯的”

又咬了咬牙道“末將走了歧路,日後願爲驅使”

“只望大人看在尚有用處的份上多加體諒”

我當然不會真的相信他這麼就服了。但是妥協的心防只要一開了個頭,今後情勢在我掌握中,就由不得他了。

“好說,我爲兵曹外新成一訓導營,專使訓戰對演,你是正班武科的經歷把,暫去那裡報到好了” .返頭出來,我自然不會認爲,這號人物,輕易折服在我的王霸之風下,倒是覺得自己越來越喜歡歷史小說裡,那般權謀心計的勾當,難道是因爲那位老皇帝身邊呆的多,牛鬼蛇神的近墨者黑,還是那位毛太祖所說的“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的人之天性。

要知道在那個時空我不算好好學生,也算是個少與世爭,生活單線的御宅族,或者說如某個名人所言,權利就是最好的毒品,沉溺進去就無法自拔紜紜,不過我的確是很享受目前的感覺良好。...<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15 01:08 AM

第87章 商州

巡遍諸多外場後,回到官署,卻見三百里快報的驛馬淋汗未乾,侯在門前。心中一凜,難道有什麼情況發生。

門前執戟高呼行禮,傳了進去,卻見是我那位長史薛景仙,滿面欣色的親自拿了一張東西迎出來,手上還沾墨跡,顯是他也很突然的。

“武關大捷啊,大人”,遞了拆開蠟封的函件過來。

我拿過奏表,掃了幾眼,原來是五天前,羅先的遊擊軍集結人馬,與商州軍互爲呼應,一舉拿下了商北重鎮武關,至此,面向京畿的通道完全打開了。


我也對這個時代的地理圖志下了點功呼,對著官廳牆上的郡縣圖要,很快就找到這個武關。

武關舊爲“秦楚之衿要”,是三之秦地的南向門戶。位於陝南商洛城南的商山谷澗之間。古時亦稱少習關,爲春秋秦國建置,和函谷關、蕭關、大散關稱爲“秦之四塞”。至唐,爲京都長安南部雄關要塞,關城建築在狹谷間一塊高地上,北依少習山,南臨武關河北岸險要,激流滾蕩,依山傍水,雄偉險絕, 由於關西地勢較爲平坦,唯出關東行,沿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所以這武關在古代,爲兵家必爭之地。

武關關城周長3 公里,爲關內道之望要,商旅載道的,因此修繕的很有些規模,城牆用石基土築,略成方形。東,西各開一門,以磚石包砌。內有守軍三千,具多是潼關之戰後望風降附的人馬,阿使那部敗退後,其中就有些心思浮動的,只是當時商州雖然破賊軍,軍民亦是損失慘重城內破敗,無力進謀的。

直到近來好容易恢復了些局面,那位權刺史也是有見地的人,開始鼓搗拔去眼前這個威脅來。聯絡上游擊軍的關係,加上守軍中內應,以商州一向詳攻,羅部換上所獲賊軍甲馬,僞做援軍,破壞了烽傳隧驛,賺開了關門一舉而下,自此繼大散關之後,叛軍自關中南下的又一重要門戶被閉上了。

而依託武關,進可攻,退可守,羅先所部有了立身之根本,能夠得到後方源源不斷的補充,而不再是無跟之草。

完全可以在戰事不利的情形下退入關內休整,出兵則可分擊襲擾西向的萼縣、杜陵、香積寺等地,或者過饒過豐水進入地勢一馬平川關西,直接威脅京畿周邊,與樓觀山的遊擊本寨相呼應的。


當然,我們這些後方支糧應援,指揮謀劃的全局的功勞也跑不掉了。薛景仙作爲專應事物的,一份功勞亦事有的。

商州新任的權刺史,隨文中,也對我表示了足夠的善意,言切甚恭,請派得力之人長駐,爲遊擊軍之聯絡,也好居中協調。遂請於上洛城,制軍糧院使等,爲遊擊軍就近商州就食、補員。

(當時大軍出戰,於沿途、沿江等交通便利之地,設立倉儲點,以便就近補給,類似於現代的兵站,以軍糧使,糧料使、軍需院使等名目管理,大散關的衛部,就置軍需院使,屯有數州之用的儲備)

這個商州權刺史的意圖也很明瞭,用商州這個補給基地的資源,換取對商州軍民的資助。要知道在前次戰事中也是殘損的厲害,甚至影響到了收成。

不過額外支給,換取一個商州的無條件合作外加一個重鎮武關,還是滿划算的。只是現在攤子鋪的已經夠大了,大散關和金州兩條線,已經很有些吃力了,再加上商州一條線,而且那個商州刺史不去找總領山南諸道的節度使崔節帥,卻跑來搭我北軍這個線,其中的情形也值得斟酌。

我望向薛景仙“你怎麼看的”他現在也協力部分情訊的調理歸結,隨著額外的秘密編制的擴大,刺探伏查對象也不僅限於叛軍,還有些友軍的動向,也是密切關注的。


wWW▪TT κan▪¢O “據說棄走商州的那位前任,和崔節帥的門下,很有些淵源,當時有人拿了崔節帥的名貼去要人,被指爲僞做,痛打了一頓,人也斬了……崔節帥雖然不至於以這種小隙私嫌,至國事而不顧,但總領數十州事,諸務繁忙的,總有顧不上的地方,而手下的人懷了討好上意的心思,就不免刻意忽紿了”

最後還是下了決定。

剩下的該如何利用上表請功的機會,讓中書、門下通過和獲得太上的恩准,還要斟酌考據一番奏表上的說法。


然後,還得安排個資歷和身份都合適,又熟悉情況的人坐鎮的。只是軍中新擴的規模,那些舊屬都有些不夠用了。我想了想

對外喝道“給我喚招嚴司階來罷……

嚴武揮簾進來之時,滿頭大汗淋漓的,這些日子沒什麼事做,便終日混在那些軍將中操練見習的。

聽得我竟是要他去做押糧官,有些失望,卻也乾脆的應承了下來。

不過我的話又讓他驚喜出來,“聽得達夫說,你在關東很有些親故啊”

“早年荒唐,很是生了些事,也結識了些道上的……”他倒是爽快的說……

情報中轉需有人坐鎮,目前他的身份和專長算適合的。準備前往商州以補備兵馬的名義長駐那裡。待形成規模再回來。

同時他還被我委以另一重重任,利用老關係,前往關西聯絡那些地方豪傑遊俠兒舉義殺賊。按照數量和質量,賞以財物功爵的。

將與羅先的遊擊軍一明一暗,表裡互爲呼應。

隨行還帶了一疊空白的委命狀,上有簽押完備的尚書左丞、兵部職方司、金吾中郎的印鑑,這十我的最高權限,可臨機授受校尉、旅帥以下職事。

還有那些名人的搜救計劃,也需要一個藝高人膽大,且不失權變的人主事。

他得我看中賞用,在我手下也得了不少好處,只是看的學的多,沒能做上什麼事情,早憋悶了股氣,好容易得了這許多發揮的機會,還不竭力報效想做出個成就來。恨不得帶了人馬殺到長安去。也是當下拍了胸脯,雄心萬丈領了新練的人馬就出發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23164598 發表於 2022-8-15 01:08 AM

第88章 遊擊與訓練

遊擊軍的勝利,雖然是不在歷史中的進程,但我也無所謂了。好歹我輸送了那麼多的錢糧兵員,還有現成的眼線、探報爲之通傳聲息,羅先再做不出什麼成效來,我也改考慮換人了。

不過本來我當初的目的是清理垃圾,後來給支援是想給叛軍制造點麻煩,免男下來打擾我的安穩生活,只是後來的事情發展。。。。。看樣子可以考慮擴大一些戰果了。

當下,召開校尉以上參加的擴大會議,宣貫了老皇帝的嘉獎和指示,號召大家學習太上的講話精神,從找到思想和精神的動力。以忠君愛國的思想進步促戰果,促成效。鼓勵廣大軍民學習遊擊軍精神,再接再厲,將抗擊安氏爲首的分裂國家,製造動亂的叛國勢力徹底打敗,紜紜。。。。。。。

由於是作爲典範,獎賞的也相當豐厚的。榜告出來也是相當使人羨慕的。

然後就是由他們自由發言,品評局勢,計較策糧籌錢備軍工整訓。又討論了些戰例典故以及此次戰事中雙方體現出的優劣得失。


這期間詳盡過程,遊擊軍中早有人登錄整理,在抵報刊發的同時,也後腳送到了,作爲學習參考重要的依據。還包括了地理氣候風物地方人士,以及叛賊反應,都交付綜合評定的。雖然是紙上談兵,也給他們一個自由考量的機會。倒也是爭先恐後的,歸總辨析出些很有些見地的想法。早有書辦詳細記錄了。

看的他們辯析的有些忘情的摸樣,我亦若有所思的,由於我的可以或者不刻意的放任,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觀察把握到底下一些將屬難得流露性格和特點。

就目前我瞭解的幾位來說,高達夫老到精誠,衛伯玉果勇機變,雖然經歷不同,都有長期軍中的經驗,領軍在外很讓人放心的人物;

解思犀利果乾,派放出去執行任務,也可以長時間不用當心的;

韋韜年少卻沉穩有道頗知進退,難得又武功出衆,可以兼理多面的(當然,這也是在我偷懶中壓榨出來的);

薛景仙老謀持務,魏方進通達多面,也是軍中良好運作不可缺的。

六曹也都各司務有道,選的都是正科出身的,因此也可以放心用的人。


其他吐突承催驍健不讓,又有家世出身背景,也是馬軍的人才,雖然有些不怎麼雅觀的偏好,落了些把柄在我手中;餘宏雖然有些城府,或者說叫狡猾的東西,但一向都對我的手段崇敬的很;程十力忠勇不讓,雖然有些直線條的但。。。。。。

底下的或如聞少名忠直堅忍,高千里的儒雅仗義,溫瘍的直言豪爽、呂希用的八面玲瓏,等等,所帶出的部伍也各有特色,但至少一點是一致的,都很有點那種古代豪士,知遇爲上者效死的情結。。。。只要我不搞的天怒人怨,人神共憤的,要他們爲共同的利益,維護在我身邊,是絕對沒有太大問題的

臨了,我又有想起些事的,問起那錄事參軍

“均伯,這新增補的《訓戰綱要集選》,編修的如何了”

。。。。。。。。。。。。。。。。。。。。。。。。。。

說起這名目,在場的無論是十郎將的、呂希用、高千里、吐突承琿、溫瘍、餘宏、範佐等,到解思到六曹的尚均常、陸少裔、盧延凱、言勳、劉瑭、長史薛景仙、魏方進,當然除了那個押衙都司程十力以外,

都不由的眼中很是泛出些神采和火花,雖然多少隱抑著些自己情緒,但那些新進的校尉們卻是毫不演示掩飾的興趣、興奮混雜著肅然起敬的複雜的東西。


至少有一點是一直的,大夥兒說起這《集選》,就不得不提到這位常做驚人語的大人。

當初正是是以這位樑大人的語錄集選爲基礎,還在不斷修編的類似兵典的東西,包括了《訓做考成要》《古今兵家點要》《戰例從考》等內容,從當初仿若妙手偶得的十七禁五十四斬開始,到所謂的政治、軍事互爲補要說的國戰一體疏。。。

平日本以爲是寥寥閒談碎語中,卻居然可以蘊藏了好些兵家道理成學的。

而且,雖說《集選》依舊是現世的軍典正學爲綱,卻不同以往的續修編釋的,是以又添加了許多新名目重新編修的,既有也不知道精奧絕妙了多少或是不乏讓人耳目一新卻又拍案叫絕的東西。

據說在那些參軍們手上還在應時補錄增進,主要那位大人新增加的訓戰法,剛施行下去就發現了不少問題,甚至因爲他一些匪夷所思異想天開的東西,很是鬧出了些笑話。

諸如試點那位大人所謂的聲、光、圖、形等手段的新式號令傳訊,結果造成了軍隊相互間溝通的混亂和造成領會上的困難,卻是因爲有些軍士字都不識,更別說去背那複雜讓人絢目的什麼啥子“摩斯密碼”和圖形名目,常常訛傳成牛頭不對馬嘴的東西。好在也從善如流的,很快刪減了大部分內容,只保留諸如鏡光,手勢等簡單的事物,改做只針對現有旗手、掌旗官特別檢訓,僅試行到團一級。

又如將繁複的軍律條文,編成詞曲演唱,想法到是很好,結果顯然軍中缺少那位大人所言叫做音樂細胞的東西,荒腔走板,南腔北調的甚還不如幾句順口溜、民謠的更好用。

又如實驗新戰法,由於客軍新到,加上擴充後新人太多,許多將士尚不熟悉地形,又缺乏必要的偵察手段,拉練出去相互襲佔,結果居然發生整團整隊在山裡迷路的烏龍,

鼓搗什麼脆弱的散兵陣,好好的擁有加集中的防禦與進攻效果的密集陣形不用。結果自然可想而之了。最後還被那爲大人歸結爲,缺乏大估摸殺傷型武器的現實條件紜紜。

諸如此類許多,卻是讓人又要讚歎,又要搖頭的新事物。

因此也在不斷嘗試改進中,但總算磕磕拌碰著堅持了一些下來,也確有了點成效。

按照這位樑上官的說法,菜鳥就是菜鳥,並不因爲訓練過人而有所改變,只要沒經歷過戰場,再怎麼訓練過人,也只是訓練有素的菜鳥。但嚴酷的訓練,至少可以讓他們面對死亡成長的更快一些,活下來的機會多一些。

況且那爲大人還發動大家建言參錄,也說了,要是將來能夠成作著書,將來有所補益的人都可以在其中面連署上自己大名的。據說高左將的《西行隨記》已經錄在其中了。還派了人去地方尋訪那些曾經的宿、老軍將,說是收集有關的回憶錄紜紜。

。。。。。。。。。。。。。。。。。。。。。。。。

見著他們的各色表情,我很有些好笑,也很有些得意的,終是被我紙上談兵的手段給唬住了。

他們卻不知道的,其中盡是集後世人兵家精要上乘之大成的,多是我偶爾想起來,,怕過後忘記了,使人記錄,卻累積了一大堆,這要感謝我隔壁宿舍的那幾位軍文愛好的同仁。

主要是大學那會,爲了賺點補貼看書,不但在許多網上軍文區裡客串斑竹,還和一個師兄兼舍友,輪流在鐵學的一個論壇幫人做低級管理員,專審帖子,各種軍文歷史的帖子,那裡是有名的“口水於唾沫齊飛,小白於憤青共一堂”的所在,有理無理,匪夷所思什麼的想法也見了不少,在專門品評古今中外軍事著作大作和戰例分析判研的兩個熱門辯論分區裡,能夠歸憶起來也有好些東西。

然後我參照記憶中,那些軍文雜誌軍事論壇上看過的,什麼海軍陸戰、特種作戰指導手冊概要,揀些記憶出來,羅列了的一堆訓練大綱,把他們嚇了一條。據說是,酷嚴而精於理統,深妙而詳於善盡。前所未有又前所未聞的不世之做,也就事後世稱爲“梁氏軍論綱要”的前身之一。

忙完了這些事,也有些乏了,正想宣佈散會,回去好好溫存一番。明個兒就是十日一論,旬修了。

“屬下尚有一事”卻有不識相的,

說話卻是河池縣才加入的卓弈,一身新進的校尉繡紋袍,不復當初那股兵痞氣,倒也有些清俊的味道。“難道你營中有什麼狀況”

“老大。。恩。。。稟告軍上,營中尚好。。。。,只是。。。只是眼下,軍中關中的子弟日多,軍中未免又有些浮躁的心思情形,老說請戰還鄉。。。。有些不利彈壓的情形”,

有他帶了個頭,頓時多有附和的。

我看了他們一眼,頓時把聲音壓了下去。

軍中這點浮躁你們還會解決不了,跑來問我。只是經過這些日子的休整補充,看似手下人多馬壯的,多少有些信心滿漲,再加上游擊軍的戰果傳來,多少有些不大服氣的,不但士卒浮躁,怕是他們自己也有些想法了罷,籍以表情罷了。

我無奈的搖搖頭,這羣好戰分子,早說不得輕率冒進了,怎麼就一點不想讓我消停的。當然不能告訴他們我,很滿意現在的狀況,不怎麼想建立功業消極混日子的念頭。

這一羣小樣的新入不久的,還不大曉得厲害,我就不信,拿點東西出來鎮不住你。

整了整思路做嚴肅的,點了點他過來面前,問道:

“知道什麼叫爲將五德嗎,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恩,你當然是不知道,因爲這是後世的東西,我還沒告訴過你呢。

“屬下正當受教”

且不理會他一副被我震住的表情,又道


“眼下我軍雖有些起色,但新從者衆雜,聊訓不過數月,怎當大任”

“士體不精,匆使上陣,無益送死,這不是對將士負責的態度”

“那些將士都有父母妻兒老小,將身價性命交付我等,就當慎嚴之,能夠儘量創造條件,就儘量讓其多一些戰場存活的機會,不要覺得終日操練無他而悶氣,後方操練的再苦再累,也總比本事不精被人殺死在陣上好罷”

“拿將士的血成就自己的功業,並不爲過,但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不是捨生取義了,而是粗莽愚蠢了,怎得仁智之道”

“令行禁止,身先士卒,賞罰分明。。。爲將者光有這些還不夠的。。。一支鐵軍,將士感仁德願效死,。。。知進退而不以勝敗易。。”

“遊擊軍孤懸敵後,艱險萬分,幾死一生的,好不容易了方有如今的局面,其中兇險,無人能知的,企是憑一腔熱血就能成就的”

一頂比一頂重的大帽子,倒似潑了盆冷水,扣的那些附和的鴉雀無聲的,倒有些慚愧,一片無語中受教反省的情形,

語風一轉,又帶幾分厲聲疾言道“還有,你這個卓楞子倒是怎麼想的,你老叔讓你來混軍營,是長見識的,不是帶人貿然去送死的”

“是末將等淺薄了”那卓弈倒也光棍,一副低頭服氣的模樣,悶聲道。

其他將屬老成的,也是若有所思的,只有那薛景仙很配合滿臉沉肅,嘴上卻如有若無的掛著絲笑意。

我緩了口氣,“新進的將士年輕氣盛,有些血性衝勁的,那是正常,但不可盲目,倒是你們這些跟我出來的老人,也有參合的,就不對事了。。。。要知道將來還很多路要走,大家都是要大有可爲的。。。”

這些話一氣說下來,我都覺得自己有些太過老氣橫秋的,倒似我那大學輔導員的口吻了,或者說和這些傢伙在一起不自覺的就心態老成得了好在他們倒沒什麼異色,似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摸樣。

不過說起拿大道理忽悠人,從小白開始,我還真是越發輕車熟路了。或者說已經習以爲常了。

要說這點給我影響最深的,大概還是學時的輔導員,一個地道的“廣東老狗”,因爲他姓唐是廣東人靠近深圳,這號又很有些小資情調的傾向,喜歡人按照港式稱謂叫他“唐生”,結果大話西遊一出,他就當仁不讓莫遇爭鋒的就被人喚做唐僧了。

因爲這號實在太能羅嗦了,偏偏他是有高等學位和常年豐富理論的,那思想輔導,真是苦口婆心涓涓教誨的,比電影裡的那位JJYY的有過而無不及的,一開口大道理山撲海推的涌過來,可以象居委大媽一般,從吐口痰的這種小事可以一直說到地球毀滅蟑螂還能存活的道理,說的你彷彿覺得自己的地球上消失比較有利人類社會的進化紜紜。


據說許多兄弟姐妹就是被他說的,男的口吐白沫精神崩潰,女的失眠皺紋增加,最後多是痛苦流涕的發誓在也不敢了紜紜。。。。。

難道我在這個古代混的太投入了,和韋見素那些白鬍子的老大人們呆的久了,我真的已經有精神扭曲的大叔傾向了。趕緊搖頭,將這可怕的念頭拋了出去。

。。。。。。。。。。。。。。。。。。。。

和他們說到這,我倒已經有些想法了,雖然大部隊不能出戰,但是總這麼呆著也不是個辦法,投了這麼多東西進去,也該見些成效的了。當下喚住了些薛景仙“老薛啊,再替我起個表章把,大意是。。。。”...<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